1974年1月创刊(月刊)
主管/主办: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
ISSN 1002-137X
CN 50-1075/TP
CODEN JKIEBK
编辑中心
当期目录
2001年第1期, 刊出日期:2018-11-17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MPEG—4自然视频编码工具和算法
王相海 张福炎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1-7. 
摘要 ( 62 )   PDF(280KB)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讨论了与自然视频编码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对每一概念都结合相应的图示给出了形象化的解释;并对标准中自然视频编码的一些工具和算法,诸如形状编码、运动估计和补偿、纹理编码、Sprite编码和可分级性编码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信息安全国际标准CC的结构模型分析
石文昌 孙玉芳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8-11. 
摘要 ( 56 )   PDF(179KB) ( 2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信息安全产品或系统(以下统称产品)安全性的衡量准则之一是安全评价标准。美、加、英、法、德、荷等国家联合推出的“信息技术安全评价共同标准”(简记CC)于一九九九年七月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确立为信息安全评价国家标准。一直以来,作为第一个信息安全评价标准,美国国防部于一九八三年推出并于一九八五年修定的“可信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又称“橙皮书”) 在国际上起着很大的作用。CC标准确立后,美国不再受理以橙皮书为尺度的新价申请,今后的安全产品评价工作均按CC标准进行。
基于CMM模型的软件质量保障支撑平台框架
韩杰 顾庆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12-15. 
摘要 ( 74 )   PDF(166KB) ( 2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带标记信号量——一种新型同步与互斥机制
徐宝文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15-17. 
摘要 ( 64 )   PDF(125KB) ( 2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OPSE——一种基于C^++/Java的程序分析系统
刘小东 李必信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18-20. 
摘要 ( 60 )   PDF(180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对象技术自八十年代以来,在软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对象技术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也随之兴起,并被广泛采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强调采用面向对象的观点认识客观世界,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模拟客观世界,使得软件问题结构相一致,相对降低了软件的复杂性,方便了软件的设计、编程、维护和使用,从而特别适合于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尽管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具有很大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语言的灵活性、描述能力和程序可靠性、功能之间难以统一,多态性和动态连使得运行时很难确定在给定的程序点对象的动
基于动态构件框架的构件演化
符进强 汪洋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21-24. 
摘要 ( 59 )   PDF(170KB) ( 2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软件系统是对现实世界模型的反映,现实世界的变化要求软件系统进行相应的演化。软件演化是软件系统的动态行为,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从系统的初始开发阶段到最终的软件维护。软件演化包括软件系统的过程、方法、技术、组织方式等的演化。基于软件构架和构件的开发方法实现的系统比传统的开发方法具有更好的易演化性。软件构架高度抽象地描述了软件系统的结构,包括系统元素的描述、元素之间的交互、用于指导元素复合的模式和这些模式的约束。我件是组成构架的基本元素,是对系统应用功能的实现;构件封装了功能性,有着自己的内部状态信息;构件的
面向对象的并行程序设计环境框架
李庆华 徐权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25-29. 
摘要 ( 52 )   PDF(219KB) ( 2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人们普遍认为并行处理技术将成为下一世纪计算机领域的主流技术。近年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已经研制出各种各样的并行程序设计环境。有的从程序设计语言的角度出发,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引入了有利于并行性开发的语言元素,如Linda,Emerald等,前者是基于共享存储计算模型的,而后者是基于消息传递计算模型的;还有的从程序辅助开发工个的角度出发,像C、FORTRAN77等,开发了并行操作原语库,著名的产品有PVM、MPI等,它们都是基于消息传递计算模型的。虽然有如此多的开发环境,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
面向对象方法的无缝性研究
余永红 徐洁磐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30-33. 
摘要 ( 60 )   PDF(152KB) ( 2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软件系统从分析、设计到实现都使用统一的表示范式,以实现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无缝性转换时软件系统开发人员的一个共同需求。尽管面向的技术的流行产生了许多的面向对象方法,这些面向对象理论上可满足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到实现都使用统一的表示范式并实现由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无缝性转换,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面向问题域的方法,因此把采用该方法分析、设计的结果转向计算机的实现较为困难,使得面向对象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实现从面向对象分析到面向对象设计的平滑过渡即告结束而无法贯通整个软件生命周期
面向对象角色分析方法——OOram
明仲 李师贤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34-39. 
摘要 ( 57 )   PDF(216KB) ( 3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Oram(Object Oriented role analysis and modeling)方法是由挪威工业研究中心和奥斯陆大学共同提出的一种新一代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方法。其基本观点是朴素的,即:同一对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同一角色在不同时期可以由不同的对象来扮演。OOram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并把这一观点发展成为一种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与其它OO方法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以“角色”的概念作为建立系统模型的基本概念,角色模型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唯一模型;而大多数OO方法是以“对象
一个基于层次结构的DSM模型
李冀 郭建新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39-44. 
摘要 ( 70 )   PDF(268KB) ( 26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布式共享内存(Distributed Shared Memory,DSM)是并行处理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它为程序员提供了一个逻辑上统一的虚拟地址空间,任何一个处理机都可以对这一地址空间直接进行读写访问。其中一致性模型、一致性协议、粒度是影响DSM性能的重要因素。
并行分布计算中的任务调度及其分类
陈华平 黄刘生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45-48. 
摘要 ( 51 )   PDF(181KB) ( 9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并行分布计算中的任务调度问题就是根据一定的调度规则和调度策略,把组成并行程序的一组任务或构成工作负载的一组作业,按照一定执行时序分配到并行分布系统的多个计算结点上,以期取得较好的系统执行性能。目前许多基于并行分布处理的高性能计算中心的计算环境是由多种并行机或网络工作站机群系统构成的异构多应用系统,并且某些并行机的内部计算结点也可能是异构的(如Paragon系统中有些结点的内存为16M,有些结点的内存为32M;或者有些结点为单CPU,有些结点为双CPU),这时不同的应用层次对任务调度有不同的要求,下面就从作
PVM任务迁移协议的研究
李毅 周明天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48-52. 
摘要 ( 55 )   PDF(230KB) ( 2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作为MPI“事实标准”的PVM是一个优秀的异构多机分布计算环境支持软件,出于最初系统设计的考虑,它具极好的静态可伸缩性,但是它不支持负载在系统内部浮动,严重影响了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并行效率的提高。因此,为PVM增加任务迁移功能,使它成为可负载均衡的动态PVM系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RIPS调度策略研究
吴思 陈莘萌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53-56. 
摘要 ( 51 )   PDF(155KB) ( 3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布式系统中的任务调度策略可大致分为两类:静态策略和动态策略,所谓静态策略批蝗是在系统运行之前,根据整个系统的负载状况把用户提交的任务比较均匀地分配到各站点,在运行过程中各站点负责完成分配给它的任务,不再重新分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不足之处是系统事先难以准确掌握每个任务的运行时间,且合作任务间的通信和同步容易造成不确定的时间依赖,加之系统中各站点故障(进程故障)等因素,这种策略难以实现系统的效率最优。所谓动态策略是把把系统中各站系统中各站点的负载状况随时调整负载的分配,使各站点尽可能保持负载的平衡
开放系统中的实时性
骆志刚 胡健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57-60. 
摘要 ( 55 )   PDF(214KB) ( 2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开放系统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开放系统技术可以方便地开发、集成、升级和维护和各种应用系统,大大降低了构建应用系统的代价,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尽管开放系统不存在精确的定义,但对开放系统却存在着公认的“必具特征”,也即它们是:具有可移植性,具互操作性;具有可伸缩性;具有易获得性。
文语转换系统中的韵律研究
谌卫军 李建民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61-64. 
摘要 ( 49 )   PDF(184KB) ( 8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语转换(Tex-To-Speech,TTS)是将文字形信息转换成自然语言的一种技术,在人机交互、通讯、资讯、家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然而,当前的TTS系统普遍存在着输出语音的机器味太浓、不够自然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它的推广和应用。其根本原理即在于合成语音中缺乏必要的韵律信息。我们认为,一个TTS系统应分为相对独立的上下两层;韵律结构分析和语言生成。上层负责分析语句的韵律结构,并标注相应的韵律标记,下层负责将之转换成相应的合成器参数,并输出语音。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韵律的主要特点、韵律的
CPN原理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姚绍文 周明天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65-69. 
摘要 ( 76 )   PDF(185KB) ( 3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etri网理论是由联邦德国的Carl Adam Petri于1992年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一种建模方法。最初的网理论称为条件/事件网(CE-nets).在随后的几年中,人们对新的网模型、网的基本概念有分析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位置/变迁网(PT-nets),PT-nets后来命名为Petri网(Petri Net)。这些早期的网模型在理论上都归结为基本网(EN-nets)。这些早期的网模型在理论上都归结为基本网(EN-nets)。研究者通过对PT-nets进行了扩展,在风中增加了变迁的
信度网近似推理算法(上)
刘启元 张聪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70-73. 
摘要 ( 67 )   PDF(234KB) ( 2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信度网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图形工具来表达基于概率的领域知识,并且已经成功地应用在诸多实际问题中,如:故障诊断、预测、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目前基于信度网提出了多种推理算法以精确计算待求概率值[2,4,12,19,21-23,26,30]这些算法在某些信度网上具有很高的推理效率,但是在最坏情况下这些算法的计算时间复杂度都是NP-难的。
信度网推理——方法及问题(上)
刘启元 张聪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74-77. 
摘要 ( 63 )   PDF(163KB) ( 2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信度网(Belief Network)[6,7,11]又名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是目前非精确知识表达与推理领域最有效的理论模型,已成为近十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该网络采用图形化的方式表达了一个联合概率分布。一个由N个节点{X1,...,Xn}构成的信度网B<G,P>,由两部分构成。
下一代的Web技术
姚绍文 周明天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78-83. 
摘要 ( 80 )   PDF(236KB) ( 2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动态群组的多播安全机制
刘Jing 周明天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84-88. 
摘要 ( 50 )   PDF(218KB) ( 2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多数的网络应用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计算模式并且利用点播(或点到点)分组投送。另一方面,现在很多的应用(如远程会议、多媒体远程教育、实时信息服务、视频点播、分布交互模拟、网络游戏、以及协同工作等)却是基于多播通信模式。即是说,分组从一个或多个授权发送者被传送给为数众多的授权接受者。这种多播模式(或组通令模式)的优点是:节约发送者的资源(通过一次发送实现为多个接受者服务);极大地节约网络带宽资源(更少的通信量),可以将目前我播技术的应用领域大致分为三大类。
启发式动态组多媒体通信目的节点加入算法的研究
王兴伟 张伟宏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89-90. 
摘要 ( 61 )   PDF(124KB) ( 2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很多分布式多媒体应用都属于组应用,例如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诊断、计算机会议。根据是否允许成员动态加入/退出组,分布式多媒体组应用可以分成动态组和静态组两类。支持动态组应用的基于QoS的路由选择机制仍然是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动态组应用,可以认为最初只有两个成员,对于动态组应用,可以认为最初只有两个成员,随着应用的进行,成员可以动态加入与退出因而路由选择机制需要支持以下三个问题的解决:初始路由建立、成员动态加入、成员动态退出。
QoS over IP的机制与协议结构
王海兵 陈良刚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91-94. 
摘要 ( 60 )   PDF(147KB) ( 2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最大序列匹配问题及路由器解决方法
段鲲 戴方虎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95-97. 
摘要 ( 55 )   PDF(113KB) ( 2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关于WDM光网的一些探讨
林卫华 张伟宏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98-101. 
摘要 ( 59 )   PDF(227KB) ( 2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线访问固定ATM网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鲁瑞华 雷开友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102-105. 
摘要 ( 59 )   PDF(189KB) ( 2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无线网络优于有线网络最根本之点就在于它的可移动性,用户不受固定电缆、光缆、双绞线的制约。无线网络是业已建成的有线网络的无线延伸。目前,在第三代无线通令的建议和标准中,均考虑采用无线ATM通信技术来实现多媒体业务的综合传输与交换。下一代通令网络将是有线与无线组合的无缝连接移动多媒体通信。为了让无线节点无缝连接在固定ATM网络上,无线ATM和固定ATM两者必须支持同样的服务类别。因此,无线网络和固定网络的通信管理功能都需要精心设计。一方面,它们必须满足特殊的控制要求,另一方面它们必须合作从而构成一个有活力有效
基于Browser/WebServer模式的电子表单系统
徐鹏 王克宏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106-110. 
摘要 ( 49 )   PDF(241KB) ( 2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0年代初,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以其特有和间洁、高效、安全和迅捷特性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EDI旨在实现表单传送的电子化,所以有人称EDI为无纸化贸易。使用电子表单的同时仍然需要纸张表单辅助,只是纸张表单从先前的主要或唯一的地位,下降到次要和辅助的地位,也就是说,EDI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节约纸张,而在于其快速、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等方面,因此EDI
分布预取式VOD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攀 周皓峰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111-113. 
摘要 ( 52 )   PDF(179KB) ( 2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WWW上虚拟信息网络模型
杜晓晨 詹志远 等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114-117. 
摘要 ( 53 )   PDF(201KB) ( 2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内外对于WWW上的信息发现技术进行了不少探索和研究,开发了一些实用系统,其中应用广泛的有Yahool,Alta Vista等,这些实用系统本身大多基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使用中人们发现采用这种结构的系统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E—Book发展研究
吴於茜
计算机科学. 2001, 28 (1): 118-120. 
摘要 ( 51 )   PDF(172KB) ( 2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E-Book近两年来发展很快,受到包括作家、出版商、书刊销售商、软件开发公司、硬件制造厂商的普遍关注,并成立了一个由四十多个组织组成的Open e-Book Authoring Group(以下简称为OEB组织)。参加的组织中有E-Book先锋Nuvomedia Inc.,SoftBook Inc.,GlassBook Inc,Libius Inc.,EveryBook Inc.,以及Microsoft,Adobe,Motorola,Nokia等一大批软件及硬件厂商,还包括了一些著名的印刷出版商。经过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