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主办: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
CODEN JKIEBK


-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政务大数据治理体系
闫佳和, 李红辉, 马英, 刘真, 张大林, 江周娴, 段宇航.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政务大数据治理体系[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14.
YAN Jiahe, LI Honghui, MA Ying, LIU Zhen, ZHANG Dalin, JIANG Zhouxian, DUAN Yuhang. Multi-source Heterogeneous Data Fusion Technologies and Government Big Data GovernanceSystem[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14. - 闫佳和, 李红辉, 马英, 刘真, 张大林, 江周娴, 段宇航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14. doi:10.11896/jsjkx.221200075
-
摘要 ( 877 )
PDF(5885KB) ( 3343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级政府和大型企业掌握的数据量正在以指数级别增长。然而,数据来源多样会导致格式差异,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会影响应用效果,数据分散管理会弱化关联汇集,数据形态异构会造成语义鸿沟。在此背景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负责将来源不同的多模态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完成数据互补与关联,进而实现信息增强。目前,大多数已有研究的关注重点集中在大数据治理流程与多模态深度学习,很少有工作研究讨论完整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框架。因此,在综述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整套涵盖“数据引接-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融合”全过程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关键技术框架,并对各个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与重点任务进行介绍。然后,通过一个政务应用实例场景,给出了政务大数据治理体系的设计,以解决政务数据来源广泛、质量参差不齐、管理分散、形态异构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的重要价值。最后总结全文并展望未来。
-
舆论动力学模型综述
刘淑娴, 徐欢, 王微, 邓乐. 舆论动力学模型综述[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5-26.
LIU Shuxian, XU Huan, WANG Wei, DENG Le. Review of Public Opinion Dynamics Model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5-26. - 刘淑娴, 徐欢, 王微, 邓乐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5-26. doi:10.11896/jsjkx.230100072
-
摘要 ( 363 )
PDF(1813KB) ( 3074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社交网络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媒介,导致了舆论的快速发展。控制舆论的发展方向是舆论动力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舆论动力学模型主要通过研究主体意见更新的方式,来推理出舆论演化的规律。针对目前的舆论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总结了舆论动力学的未来研究方向。该研究有助于理解舆论演化的规律,从而可以为政府等机构控制舆论导向提供较好的指导。
-
MMOS:支持超卖的多租户数据库内存资源共享方法
徐海洋, 刘海龙, 杨超云, 王硕, 李战怀. MMOS:支持超卖的多租户数据库内存资源共享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7-35.
XU Haiyang, LIU Hailong, YANG Chaoyun, WANG Shuo, LI Zhanhuai. MMOS:Memory Resource Sharing Methods to Support Overselling in Multi-tenant Database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7-35. - 徐海洋, 刘海龙, 杨超云, 王硕, 李战怀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7-35. doi:10.11896/jsjkx.231000141
-
摘要 ( 283 )
PDF(3501KB) ( 1298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多租户数据库为每个租户分配固定的资源配额,而这些资源配额通常未全部得到有效利用,这种静态分配策略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若在不影响租户性能的前提下将未利用的空闲资源共享给其他租户使用,即实现资源超卖,则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平台收益。为了支持资源超卖,需要准确预测租户的资源需求,动态地按需为租户分配资源。已有的针对多租户数据库的资源共享方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是CPU资源,鲜有支持超卖的内存资源共享方法。鉴于此,在联机分析处理场景下,提出了一种支持超卖的多租户数据库内存资源共享方法MMOS(Multi-tenant database Memory resource Overselling and Sharing)。该方法通过准确预测每个租户的内存需求区间,按照区间上限为租户动态调整内存配额,在不影响租户性能的前提下,统一管理空闲内存资源以支持更多租户,实现内存超卖。实验结果表明,MMOS在租户负载动态变化的场景下具有较好效果。在不同资源量的资源池下,支持的租户数可以增加2~2.6倍,资源利用率峰值提升175%~238%。同时,每个租户的业务与性能未受影响。
-
基于异构特征融合的多维时间序列分类算法
乔帆, 王鹏, 汪卫. 基于异构特征融合的多维时间序列分类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6-46.
QIAO Fan, WANG Peng, WANG Wei.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Heterogeneous Feature Fusion[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6-46. - 乔帆, 王鹏, 汪卫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6-46. doi:10.11896/jsjkx.230100135
-
摘要 ( 351 )
PDF(3986KB) ( 1539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传感器的发展,多维时间序列分类问题成为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问题。多维时间序列存在维度高、维度间关系复杂、数据形态多变的特点,从而生成巨大的特征空间。现有方法难以选取有区分力的特征,导致方法的准确度普遍较低。另一方面,现有方法的分类结果的可解释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特征融合的多维时间序列分类算法。该算法融合了时域、频域和区间统计值这3种特征并对特征进行聚类,从而找到最有代表性的特征。首先为每个维度提取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特征,再通过多维度特征转换的方法融合所有维度的不同类型的特征,形成特征向量,并基于此训练分类模型。为了提高分类结果的可解释性,算法基于树结构生成不同类型的候选特征集合,然后通过聚合消除冗余和相似的特征,最终获得少量代表性特征。为了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在公开的UEA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的准确性、特征融合的合理性,以及分类结果的可解释性均优于现有方法。
-
基于知识图谱的家政服务课程推荐融合模型
邹莼玲, 朱郑州. 基于知识图谱的家政服务课程推荐融合模型[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47-54.
ZOU Chunling, ZHU Zhengzhou. Fusion Model of Housekeeping Service Course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Graph[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47-54. - 邹莼玲, 朱郑州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47-54. doi:10.11896/jsjkx.221200149
-
摘要 ( 256 )
PDF(3638KB) ( 1339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对家政服务课程在线学习需求的增加,而现有的家政服务课程在线学习网站存在资源较少、课程不够系统化和不具有课程推荐功能等状况,使得家政服务相关从业人员的在线学习门槛变高。通过分析现有的家政服务课程在线学习网站,提出构建家政服务课程知识图谱,并将家政服务课程知识图谱与推荐算法进行融合,设计了一种融合深度学习技术的规则与水波偏好传播相结合的R-RippleNet家政服务课程推荐模型。R-RippleNet模型的使用对象包括老学员和新学员,老学员部分是基于水波偏好传播模型进行课程推荐,新学员部分则基于规则模型进行课程推荐。实验结果表明,老学员使用R-RippleNet模型的AUC值为95%,ACC值为89%,F1值为89%,新学员使用R-RippleNet模型的总体精确率均值为77%,NDCG均值为93%。
-
基于知识图谱与用户兴趣的推荐算法
许天月, 柳先辉, 赵卫东. 基于知识图谱与用户兴趣的推荐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55-62.
XU Tianyue, LIU Xianhui, ZHAO Weidong. Knowledge Graph and User Interest Based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55-62. - 许天月, 柳先辉, 赵卫东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55-62. doi:10.11896/jsjkx.221200169
-
摘要 ( 293 )
PDF(2466KB) ( 1354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为了解决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存在的冷启动以及数据稀疏性等问题,文中引入了具有丰富语义信息和路径信息的知识图谱。基于其结构特征,将图神经网络应用于知识图谱的推荐算法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推荐算法的核心在于获取物品特征和用户特征,然而,该方面研究的重点在于更好地表达物品特征,而忽略了用户特征的表示。文中在知识图谱图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与用户兴趣的推荐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一个独立的用户兴趣捕获模块,来学习用户历史信息,引入了用户兴趣,使得推荐算法在用户和物品两个方面都得到了良好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MovieLens数据集上,基于知识图谱与用户兴趣的推荐算法实现了数据的充分利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对推荐准确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
基于对比学习的时间序列聚类方法
杨博, 罗嘉琛, 宋艳涛, 吴宏涛, 彭甫镕. 基于对比学习的时间序列聚类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63-72.
YANG Bo, LUO Jiachen, SONG Yantao, WU Hongtao, PENG Furong. Time Series Clustering Method Based on Contrastive Learning[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63-72. - 杨博, 罗嘉琛, 宋艳涛, 吴宏涛, 彭甫镕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63-72. doi:10.11896/jsjkx.221200038
-
摘要 ( 295 )
PDF(4208KB) ( 1415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现有深度聚类方法严重依赖于复杂的特征提取网络和聚类算法,难以直观地定义时间序列的相似性。使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可以从正负样本数据的角度定义时间序列的区间相似性,并对特征提取和聚类进行联合优化。基于对比学习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复杂表示网络的时间序列聚类模型。同时,为解决现有时间序列数据增强方法难以描述时间序列的变换不变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形状特征的数据增强方法,在忽略数据时域特征情况下捕捉序列的相似性。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形状转换参数构造正负样本对,学习特征表示并投影到特征空间,在实例级对比和聚类级对比层面利用交叉熵损失最大化正样本对相似性,最小化负样本对相似性,实现了端到端的联合学习表示和聚类分配。在32个UCR中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不依赖于特定表示学习网络的情况下得到与现有方法相当或优于现有方法的聚类结果。
-
基于组合结构的逻辑回归点击预测算法
郭尚志, 廖晓峰, 鲜开义. 基于组合结构的逻辑回归点击预测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73-78.
GUO Shangzhi, LIAO Xiaofeng, XIAN Kaiyi. Logical Regression Click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ombination Structure[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73-78. - 郭尚志, 廖晓峰, 鲜开义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73-78. doi:10.11896/jsjkx.230100052
-
摘要 ( 233 )
PDF(2183KB) ( 1248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随着互联网和广告平台的飞速发展,面对海量的广告信息,为了提升用户点击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组合结构的逻辑回归点击预测算法LRCS(Logical Regression of Combination Structure)。该算法基于不同类别特征广告受众可能不同的特点,首先,采用FM进行特征组合,产生两类组合特征;其次,将一类特征组合作为聚类算法的输入进行聚类;最后,将另一类特征组合输入由聚类产生的分段GBDT+逻辑回归组合的模型中进行预测。在两个公开数据集中进行了多角度验证,结果表明与其他几类常用的点击预测算法相比,LRCS在点击预测上有一定的性能提升。
-
基于正则模糊划分的模糊系统及其逼近性质
彭小玉, 潘小东, 申涵寒, 何红梅. 基于正则模糊划分的模糊系统及其逼近性质[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79-86.
PENG Xiaoyu, PAN Xiaodong, SHEN Hanhan, HE Hongmei. Fuzzy Systems Based on Regular Vague Partitions and Their Approximation Propertie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79-86. - 彭小玉, 潘小东, 申涵寒, 何红梅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79-86. doi:10.11896/jsjkx.221100229
-
摘要 ( 227 )
PDF(1930KB) ( 1264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文中讨论了带有不同模糊基函数的模糊系统的逼近问题。首先,基于一维正则模糊划分和重叠函数建立多维正则模糊划分,以划分中的元素为模糊基函数设计模糊系统,应用Weierstrass逼近定理证明了该模糊系统是通用逼近器,给出了模糊系统的逼近误差界。其次,提出了多项式型、指数型和对数型模糊系统,并给出了带有隶属函数参数的逼近误差界。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对不同模糊系统的逼近能力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
基于异常检测的标签噪声过滤框架
许茂龙, 姜高霞, 王文剑. 基于异常检测的标签噪声过滤框架[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87-99.
XU Maolong, JIANG Gaoxia, WANG Wenjian. Label Noise Filtering Framework Based on Outlier Detection[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87-99. - 许茂龙, 姜高霞, 王文剑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87-99. doi:10.11896/jsjkx.221100264
-
摘要 ( 193 )
PDF(6215KB) ( 1363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噪声是影响机器学习模型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而标签噪声相比特征噪声对模型训练更具决定性的影响。噪声过滤是处理标签噪声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需要估计噪声率,也不需要依赖任何损失函数,然而目前大多数标签噪声过滤算法都会面临过度清洗问题。针对此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异常检测的标签噪声过滤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给出了一种自适应近邻聚类的标签噪声过滤算法AdNN(Label Noise Filtering via Adaptive Nearest Neighbor Clustering)。该算法分别考虑分类问题中的每一个类别,把标签噪声检测问题转化成离群点检测问题,识别出每一个类别的离群点,然后根据相对密度去除离群点中的非噪声样本,得到噪声备选集,最后通过噪声因子对噪声备选集中的离群点进行噪声识别和过滤。实验结果表明,在合成数据集和公开数据集上,所提噪声过滤方法可以减轻过度清洗现象,同时能够得到很好的噪声过滤效果和分类预测性能。
-
基于Lp范数的非负矩阵分解并行优化算法
黄路路, 唐舒宇, 张伟, 代祥光. 基于Lp范数的非负矩阵分解并行优化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00-106.
HUANG Lulu, TANG Shuyu, ZHANG Wei, DAI Xiangguang.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aralle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Lp-norm[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00-106. - 黄路路, 唐舒宇, 张伟, 代祥光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00-106. doi:10.11896/jsjkx.230300040
-
摘要 ( 177 )
PDF(2443KB) ( 1354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可以从高维数据中提取出低维和稀疏的有用信息,是处理图像聚类、数据压缩和特征提取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传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大多采用欧几里得距离来度量重构误差,尽管其在许多任务中已经显示出有效性,但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仍面临着聚类效果欠佳、收敛速度慢、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中采用Lp范数作为非负矩阵分解的损失函数,通过调节系数p来获得更好的聚类结果。基于协同优化理论和Majorization-Minimization算法,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并行求解基于Lp范数的非负矩阵分解问题,并在多个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明显提升了程序的执行效率且一系列评价指标均优于传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
-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综述
黄雯珂, 滕飞, 王子丹, 冯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综述[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07-116.
HUANG Wenke, TENG Fei, WANG Zidan, FENG Li. Image Segmentation Based on Deep Learning:A Survey[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07-116. - 黄雯珂, 滕飞, 王子丹, 冯力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07-116. doi:10.11896/jsjkx.230900002
-
摘要 ( 527 )
PDF(1716KB) ( 2384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图像分割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从图像输入中提取有意义和连贯的区域。多年来,图像分割领域已经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包括基于传统方法,以及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最新图像分割技术。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更多的深度学习算法也被应用到图像分割任务中。特别地,近两年学者对深度学习的兴趣高涨,涌现了许多应用于图像分割任务的深度学习算法。然而大部分新的算法还没有被归纳分析,这将不利于后续研究的进行。文中对近两年发表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首先对图像分割的常用数据集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阐明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的新分类,最后讨论了现有的挑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无监督单目深度估计研究综述
蔡嘉诚, 董方敏, 孙水发, 汤永恒. 无监督单目深度估计研究综述[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17-134.
CAI Jiacheng, DONG Fangmin, SUN Shuifa, TANG Yongheng. Unsupervised Learning of Monocular Depth Estimation:A Survey[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17-134. - 蔡嘉诚, 董方敏, 孙水发, 汤永恒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17-134. doi:10.11896/jsjkx.230400197
-
摘要 ( 375 )
PDF(3783KB) ( 2163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深度估计作为三维重建、自动驾驶和视觉SLAM等领域中的关键环节,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无监督学习的单目深度估计技术由于具有方便部署、计算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首先梳理了深度估计的基本知识及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基于参数学习、基于非参数学习、基于有监督学习、基于半监督学习和基于无监督学习的深度估计的优势与不足;其次全面总结了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单目深度估计研究进展,按照结合可解释性掩膜、结合视觉里程计、结合先验辅助信息、结合生成式对抗网络和实时轻量级网络这五大类对无监督学习的单目深度估计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典型的框架模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然后,介绍了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单目深度估计在医学、自动驾驶、农业、军事等领域的应用;最后,简单介绍了用于无监督深度估计的常用数据集,提出了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单目深度估计未来研究方向,并对这个快速发展领域中的各方向研究进行了展望。
-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输入输出的医学图像分割算法
丁天舒, 陈媛媛.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输入输出的医学图像分割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35-141.
DING Tianshu, CHEN Yuanyuan.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elf-attention and Multi-scale Input-Output[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35-141. - 丁天舒, 陈媛媛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35-141. doi:10.11896/jsjkx.221100260
-
摘要 ( 312 )
PDF(2429KB) ( 2152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更精细化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分割结果,可以更好地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大规模高分辨率的分割数据集的出现,为更精细化的分割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U-Net的主流分割网络,使用基于局部运算的卷积操作进行像素预测时无法充分挖掘全局信息,网络模型采用单输入单输出的结构,难以获取多尺度特征信息。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大规模高分辨率的眼底图像病灶分割数据集,实现更精细化的分割,需要设计更好的分割方法。文中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输入输出结构对U-Net进行改造,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割网络SAM-Net,用自注意力模块代替传统卷积模块,增大网络获取全局信息的能力,引入多尺度输入和多尺度输出结构,使网络更容易获取多尺度特征信息。使用图片切片方法来缩小模型的输入尺寸,防止神经网络模型因为输入图片像素过大而导致训练难度增大。最终在IDRiD数据集和FGADR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SAM-Net可以达到比其他方法更优的性能。
-
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多重引导点云配准网络
刘旭珩, 柏正尧, 许祝, 杜佳锦, 肖霄. 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多重引导点云配准网络[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42-150.
LIU Xuheng, BAI Zhengyao, XU Zhu, DU Jiajin, XIAO Xiao. Multi-guided Point Cloud Registration Network Combined with Attention Mechanism[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42-150. - 刘旭珩, 柏正尧, 许祝, 杜佳锦, 肖霄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42-150. doi:10.11896/jsjkx.230200073
-
摘要 ( 226 )
PDF(3185KB) ( 2017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点云配准过程中仅仅利用点云特征寻求对应关系使得离群点多、配准精度不高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使用点云之间匹配点概率矩阵和点云空间信息特征矩阵共同搜寻对应关系,并且相互配合确定对应点权重的点云配准网络——AMGNet。首先使用点云特征提取网络获得两片待配准点云的高维特征;然后采用Transformer对独立特征进行上下文信息融合,之后利用关键点提取模块选取出特征更强的点,使用SoftBBS方法获得点云匹配点概率矩阵后,结合点云空间特征矩阵搜索到最终的对应关系,同时,权重分配也使用了双重矩阵共同决定的策略;最后使用奇异值分解获得需要的刚性变换矩阵。在ModelNet40,7Scenes等人工合成数据集和真实场景数据集上进行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在ModelNet40目标未知实验中的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的均方误差分别降低至0.025和0.004 6。AMGNet配准精度较高,抗干扰能力强,泛化能力强。
-
基于扩张卷积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张国栋, 陈志华, 盛斌. 基于扩张卷积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红外小目标检测[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51-160.
ZHANG Guodong, CHEN Zhihua, SHENG Bin.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Based on Dilated Convolutional Conditional GenerativeAdversarial Network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51-160. - 张国栋, 陈志华, 盛斌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51-160. doi:10.11896/jsjkx.221200045
-
摘要 ( 267 )
PDF(4901KB) ( 2018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凭借自身强大的建模能力,在通用目标检测任务中取得了良好的表现。然而,在红外小目标信号弱、像素小的本质特征的影响下,深度神经网络层次的加深和池化操作的大量使用导致小目标语义信息丢失,使得现有方法的检测效果并不理想。文中从红外小目标特性这一关键问题出发,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扩张卷积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所提方法应用扩张卷积设计了生成网络,充分利用上下文信息建立层与层之间的关联,将红外小目标更多的语义信息保留到深层网络中,增强目标特征,进而提高检测性能。此外,设计了融合通道与空间维度的混合注意力模块,在特征提取时有选择性地放大目标信息,抑制背景信息;设计了自注意关联模块处理层与层之间信息融合过程中产生的语义冲突问题。文中使用多种评价指标将所提网络模型与目前先进的其他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方法在复杂背景下目标检测性能的优越性。在公开的SIRST数据集上,所提模型的F分数为64.70%,相比传统方法提高了8.29%,相比深度学习方法提高了7.29%;在公开的ISOS数据集上,所提模型的F分数为64.54%,相比传统方法提高了23.59%,相比深度学习方法提高了6.58%。
-
基于层次化Conformer的语音合成
吴克伟, 韩超, 孙永宣, 彭梦昊, 谢昭. 基于层次化Conformer的语音合成[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61-171.
WU Kewei, HAN Chao, SUN Yongxuan, PENG Menghao, XIE Zhao. Hierarchical Conformer Based Speech Synthesi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61-171. - 吴克伟, 韩超, 孙永宣, 彭梦昊, 谢昭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61-171. doi:10.11896/jsjkx.221100125
-
摘要 ( 159 )
PDF(5383KB) ( 2028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语音合成需要将输入语句的文本转换为包含音素、单词和语句的语音信号。现有语音合成方法将语句看作一个整体,难以准确地合成出不同长度的语音信号。通过分析语音信号中蕴含的层次化关系,分别设计基于Conformer的层次化文本编码器和基于Conformer的层次化语音编码器,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化文本-语音Conformer的语音合成模型。首先,该模型根据输入文本信号的长度,构建层次化文本编码器,包括音素级、单词级、语句级文本编码器3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文本编码器描述不同长度的文本信息;并使用Conformer的注意力机制来学习该长度信号中不同时间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层次化的文本编码器,能够找出语句中不同长度需要强调的信息,有效实现不同长度的文本特征提取,缓解合成的语音信号持续时间长度不确定的问题。其次,层次化语音编码器包括音素级、单词级、语句级语音编码器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语音编码器将文本特征作为Conformer的查询向量,将语音特征作为Conformer的关键字向量和值向量,来提取文本特征和语音特征的匹配关系。利用层次化的语音编码器和文本语音匹配关系,可以缓解不同长度语音信号合成不准确的问题。所提模型的层次化文本-语音编码器可以灵活地嵌入现有的多种解码器中,通过文本和语音之间的互补,提供更为可靠的语音合成结果。在LJSpeech和LibriTTS两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梅尔倒谱失真小于现有语音合成方法。
-
基于全局与局部特征的二阶段文档图像可见水印去除模型
赵江锋, 和红杰, 陈帆, 杨树斌. 基于全局与局部特征的二阶段文档图像可见水印去除模型[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72-181.
ZHAO Jiangfeng, HE Hongjie, CHEN Fan, YANG Shubin. Two-stage Visible Watermark Removal Model Based on Global and Local Features for Document Image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72-181. - 赵江锋, 和红杰, 陈帆, 杨树斌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72-181. doi:10.11896/jsjkx.230600144
-
摘要 ( 241 )
PDF(6094KB) ( 2031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可见水印是一种常用的数字图像版权保护手段。分析可见水印去除结果可以验证图像上水印的有效性,并为水印设计者提供设计或添加水印的参考和启发。目前,大多数的水印去除方法都是基于自然图像的研究,而文档图像在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但由于缺乏公开的文档图像去水印数据集,相关文档图像的水印去除研究较少。为了探究水印去除方法在文档图像上的水印去除效果,构建了一个文档图像水印去除数据集(SDIWRD)。在对文档图像可见水印去除的研究中发现,使用已有的水印去除方法得到的水印去除结果中容易留下水印主体伪影或者轮廓伪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与局部特征的二阶段文档图像可见水印去除模型(RWRNet),该模型采用由粗到细的二阶段的半实例归一化编解码器架构。在粗略阶段,使用全局与局部特征提取模块增强对全局空间特征的捕捉能力,同时保留对局部细节信息的提取能力,从而帮助进行水印去除;在细化阶段,细化网络共享粗略阶段权重,并构建循环特征融合模块来充分挖掘粗略阶段编解码器的重要特征,为细化阶段提供丰富的上下文信息,帮助进行细致的水印去除。此外,还结合了结构相似性损失来帮助获取更好的视觉质量。所提方法在SDIWRD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SNR达到了41.21 dB,SSIM达到了99.07%,RMSE降低至3.64,优于现有水印去除方法。另外也在公开的CLWD彩色水印去除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NSR达到了39.31 dB,SSIM达到98.81%,RMSE降低至3.50,也优于现有水印去除方法。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性和去水印的能力,能有效减轻水印伪影。最后还提出了一些防止水印去除的建议,在相关网站1)可公开访问所提出的方法和数据集。
-
基于点云轨迹和压缩多普勒的跨场景手势识别
张宏旺, 周瑞, 程宇, 刘辰旭. 基于点云轨迹和压缩多普勒的跨场景手势识别[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82-188.
ZHANG Hongwang, ZHOU Rui, CHENG Yu, LIU Chenxu. Cross-scene Gesture Recognition Based on Point Cloud Trajectories and Compressed Doppler[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82-188. - 张宏旺, 周瑞, 程宇, 刘辰旭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82-188. doi:10.11896/jsjkx.230400184
-
摘要 ( 198 )
PDF(2510KB) ( 2002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毫米波雷达能够用于各种感知任务,如活动识别、手势识别、心率感知等。手势识别作为其中的研究热点,可实现无接触人机交互。目前大多数手势识别研究使用点云或距离多普勒图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识别感知,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这些方法鲁棒性较差,被感知人员或其位置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接收到的毫米波信号,降低感知精度。其次,这些方法将完整的距离多普勒图输入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由于图中存在较多与感知任务无关的区域,模型复杂且难以专注于感知任务。为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从连续多帧点云数据中建立手势轨迹,然后将连续多帧距离多普勒图进行局部切割并压缩获得二维局部多普勒图,最后将点云轨迹和二维局部多普勒图分别经过神经网络特征提取后,对特征进行拼接,通过全连接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专注于手势,能够达到98%的识别准确率,在人员变化和位置变化情况下对新用户和在新位置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能够达到93%和92%,高于现有方法。
-
LNG-Transformer:基于多尺度信息交互的图像分类网络
王文杰, 杨燕, 敬丽丽, 王杰, 刘言. LNG-Transformer:基于多尺度信息交互的图像分类网络[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89-195.
WANG Wenjie, YANG Yan, JING Lili, WANG Jie, LIU Yan. LNG-Transformer:An Image Classif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Multi-scale Information Interaction[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89-195. - 王文杰, 杨燕, 敬丽丽, 王杰, 刘言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89-195. doi:10.11896/jsjkx.221100218
-
摘要 ( 241 )
PDF(2444KB) ( 1990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鉴于Transformer的Self-Attention机制具有优秀的表征能力,许多研究者提出了基于Self-Attention机制的图像处理模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基于Self-Attention的传统图像分类网络无法兼顾全局信息和计算复杂度,限制了Self-Attention的广泛应用。文中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可扩展的注意力模块Local Neighbor Global Self-Attention(LNG-SA),该模块在任意时期都能进行局部信息、邻居信息和全局信息的交互。通过重复级联LNG-SA模块,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称为LNG-Transformer。该网络整体采用层次化结构,具有优秀的灵活性,其计算复杂度与图像分辨率呈线性关系。LNG-SA模块的特性使得LNG-Transformer即使在早期的高分辨率阶段,也可以进行局部信息、邻居信息和全局信息的交互,从而带来更高的效率、更强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表明,LNG-Transformer在图像分类任务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
基于Depth-wise卷积和视觉Transformer的图像分类模型
张峰, 黄仕鑫, 花强, 董春茹. 基于Depth-wise卷积和视觉Transformer的图像分类模型[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196-204.
ZHANG Feng, HUANG Shixin, HUA Qiang, DONG Chunru. Novel Image Class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Depth-wise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andVisual Transformer[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196-204. - 张峰, 黄仕鑫, 花强, 董春茹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196-204. doi:10.11896/jsjkx.221100234
-
摘要 ( 215 )
PDF(3194KB) ( 2059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图像分类作为一种常见的视觉识别任务,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在处理图像分类问题时,传统的方法通常使用卷积神经网络,然而,卷积网络的感受野有限,难以建模图像的全局关系表示,导致分类精度低,难以处理复杂多样的图像数据。为了对全局关系进行建模,一些研究者将Transformer应用于图像分类任务,但为了满足Transformer的序列化和并行化要求,需要将图像分割成大小相等、互不重叠的图像块,破坏了相邻图像数据块之间的局部信息。此外,由于Transformer具有较少的先验知识,模型往往需要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因此计算复杂度较高。为了同时建模图像相邻块之间的局部信息并充分利用图像的全局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Depth-wise卷积的视觉Transformer(Efficient Pyramid Vision Transformer,EPVT)模型。EPVT模型可以实现以较低的计算成本提取相邻图像块之间的局部和全局信息。EPVT模型主要包含3个关键组件:局部感知模块(Local Perceptron Module,LPM)、空间信息融合模块(Spatial Information Fusion,SIF)和“+卷积前馈神经网络(Convolution Feed-forward Network,CFFN)。LPM模块用于捕获图像的局部相关性;SIF模块用于融合相邻图像块之间的局部信息,并利用不同图像块之间的远距离依赖关系,提升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使模型学习到输出特征在不同维度下的语义信息;CFFN模块用于编码位置信息和重塑张量。在图像分类数据集ImageNet-1K上,所提模型优于现有的同等规模的视觉Transformer分类模型,取得了82.6%的分类准确度,证明了该模型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具有竞争力。
-
基于递归门控卷积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研究
刘长新, 吴宁, 胡俐蕊, 高霸, 高学山. 基于递归门控卷积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05-216.
LIU Changxin, WU Ning, HU Lirui, GAO Ba, GAO Xueshan. Recursive Gated Convolution Based Super-resolution Network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05-216. - 刘长新, 吴宁, 胡俐蕊, 高霸, 高学山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05-216. doi:10.11896/jsjkx.230800017
-
摘要 ( 195 )
PDF(4547KB) ( 1998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由于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通常难以获得具有高分辨率(HR)的遥感图像。利用单幅图像超分辨率(SISR)技术对低分辨率(LR)遥感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是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的常用方法。近年来,在图像超分辨率领域引入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改进了图像重建性能。然而,现有的基于CNN的超分辨率模型通常使用低阶注意力机制提取深层特征,其表征能力有待提高,且常规卷积的感受野有限,缺乏对远距离依赖关系的学习。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门控卷积的遥感图像超分辨率方法RGCSR。该方法引入递归门控卷积gnConv学习全局依赖和局部细节,通过高阶空间交互来获取高阶特征。首先,使用由高阶交互子模块(HorBlock)和前馈神经网络(FFN)组成的高阶交互——前馈神经网络模块(HFB)提取高阶特征。其次,利用由通道注意力(CA)和gnConv构建的特征优化模块(FOB)优化各个中间模块的输出特征。最后,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对比结果表明,RGCSR比现有的基于CNN的超分辨率方法具备更好的重建性能和视觉效果。
-
低资源场景事件抽取研究综述
刘涛, 蒋国权, 刘姗姗, 刘浏, 环志刚. 低资源场景事件抽取研究综述[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17-237.
LIU Tao, JIANG Guoquan, LIU Shanshan, LIU Liu, HUAN Zhigang. Survey of Event Extraction in Low-resource Scenario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17-237. - 刘涛, 蒋国权, 刘姗姗, 刘浏, 环志刚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17-237. doi:10.11896/jsjkx.221200142
-
摘要 ( 358 )
PDF(2161KB) ( 1395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事件抽取作为信息抽取的任务之一,旨在从非结构化文本中抽取出结构化事件信息。当前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自动化信息抽取方法过度依赖于标注数据,而大多数领域的标准数据集规模很小且分布不均匀,因此低资源场景成为了限制自动化信息抽取性能的瓶颈。虽然,近年来众多学者针对低资源场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但目前针对该场景下的事件抽取研究综述比较缺乏。文中对现有的学术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分析,首先介绍了相关任务的定义,并将低资源场景事件抽取任务分为3类;其次围绕此分类重点阐述了6种相关技术方法,包括基于迁移学习、基于提示学习、基于无监督学习、基于弱监督学习、基于数据与辅助知识增强、基于元学习的方法,并指出了当前方法的不足和未来改进的方向;然后介绍了相关数据集及评价指标,并对典型技术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从全局角度总结分析了当前低资源场景事件抽取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研究的趋势。
-
基于改进自注意力机制和表示学习的分层文档分类方法
廖兴滨, 钱杨舸, 王乾垒, 秦小林. 基于改进自注意力机制和表示学习的分层文档分类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38-244.
LIAO Xingbin, QIAN Yangge, WANG Qianlei, QIN Xiaolin. Hierarchical Document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 an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38-244. - 廖兴滨, 钱杨舸, 王乾垒, 秦小林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38-244. doi:10.11896/jsjkx.221100266
-
摘要 ( 224 )
PDF(2239KB) ( 1282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文档分类的一项基本工作是研究如何高效地表示输入特征,句子和文档向量表示也可以辅助自然语言处理的下游任务,如文本情感分析和数据泄露预防等。特征表示也逐渐成为文档分类问题的性能瓶颈和模型可解释性的关键之一。针对现有分层模型面临的大量重复计算以及可解释性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文档分类模型,并研究了句子和文档表示方法对文档分类问题的性能影响。所提模型集成了使用改进自注意力机制融合输入特征向量的句子编码器和文档编码器,形成了一个层次结构,以实现对文档级数据的分层处理,在简化计算的同时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与仅使用预训练语言模型的特殊标记向量作为句子表示的模型相比,所提模型在5个公开文档分类数据集上实现了平均 4% 的性能提升,比使用词向量矩阵的注意力输出均值的模型提高了2%。
-
基于主动学习和二次有理核的模型无关局部解释方法
周晟昊, 袁伟伟, 关东海. 基于主动学习和二次有理核的模型无关局部解释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45-251.
ZHOU Shenghao, YUAN Weiwei, GUAN Donghai. Local Interpretable Model-agnostic Explanations Based on Active Learning and Rational Quadratic Kernel[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45-251. - 周晟昊, 袁伟伟, 关东海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45-251. doi:10.11896/jsjkx.230300028
-
摘要 ( 268 )
PDF(2339KB) ( 1245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深度学习模型的广泛使用,在更大程度上使人们意识到模型的决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复杂难以解释的黑盒模型阻碍了算法在实际场景中部署。LIME作为最流行的局部解释方法,生成的扰动数据却具有不稳定性,导致最终的解释产生偏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和二次有理核的模型无关局部解释方法ActiveLIME,使得局部解释模型更加忠于原始分类器。ActiveLIME生成扰动数据后,通过主动学习的查询策略对扰动数据进行采样,筛选不确定性高的扰动集训练,使用迭代过程中准确度最高的局部模型对感兴趣实例生成解释。并且,针对容易陷入局部过拟合的高维稀疏样本,在模型损失函数中引入了二次有理核来减少过拟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ctiveLIME方法引比传统局部解释方法具有更高的局部保真度和解释质量。
-
基于互信息优化的Option-Critic算法
栗军伟, 刘全, 徐亚鹏. 基于互信息优化的Option-Critic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52-258.
LI Junwei, LIU Quan, XU Yapeng. Option-Critic Algorithm Based on Mutual Information Optimization[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52-258. - 栗军伟, 刘全, 徐亚鹏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52-258. doi:10.11896/jsjkx.221100019
-
摘要 ( 312 )
PDF(2902KB) ( 1259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时序抽象作为分层强化学习的重要研究内容,允许分层强化学习智能体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学习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深度强化学习难以处理的稀疏奖励问题。如何端到端地学习到优秀的时序抽象策略一直是分层强化学习研究面临的挑战。Option-Critic(OC)框架在Option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策略梯度理论,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然而,在策略学习过程中,OC框架会出现Option内部策略动作分布变得十分相似的退化问题。该退化问题影响了OC框架的实验性能,导致Option的可解释性变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入互信息知识作为内部奖励,并提出基于互信息优化的Option-Critic算法(Option-Critic Algorithm with Mutual Information Optimization,MIOOC)。MIOOC算法结合了近端策略Option-Critic(Proximal Policy Option-Critic,PPOC)算法,可以保证下层策略的多样性。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把MIOOC算法和几种常见的强化学习方法在连续实验环境中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IOOC算法可以加快模型学习速度,实验性能更优,Option内部策略更有区分度。
-
基于最大间隔和流形假设的半监督学习算法
戴伟, 柴晶, 刘雅娇. 基于最大间隔和流形假设的半监督学习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59-267.
DAI Wei, CHAI Jing, LIU Yajiao.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Algorithm Based on Maximum Margin and Manifold Hypothesi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59-267. - 戴伟, 柴晶, 刘雅娇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59-267. doi:10.11896/jsjkx.221100136
-
摘要 ( 213 )
PDF(2203KB) ( 1276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半监督学习是一种介于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之间的弱监督学习模式,其在学习过程中将少量标记示例和大量未标记示例结合起来构建模型,以期取得比监督学习仅使用标记示例更高的学习精度。在该学习模式下,文中提出了一种将最大间隔准则和示例空间的流形假设思想相结合的半监督学习算法。该算法在利用示例流形结构估计未标记示例标记置信度的同时利用最大间隔准则构建分类模型,并采用交叉优化方法以迭代的方式交替地求解分类模型参数和标记置信度。在12个UCI数据集和4个由MNIST手写数字集生成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半监督直推学习方式,该算法的性能优于其他对比算法的情况为60.5%;采用半监督归纳学习方式,该算法的性能优于其他对比算法的情况为42.6%。
-
基于DQN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运动规划方法
史殿习, 彭滢璇, 杨焕焕, 欧阳倩滢, 张玉晖, 郝锋. 基于DQN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运动规划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68-277.
SHI Dianxi, PENG Yingxuan, YANG Huanhuan, OUYANG Qianying, ZHANG Yuhui, HAO Feng. DQN-based Multi-agent Motion Planning Method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68-277. - 史殿习, 彭滢璇, 杨焕焕, 欧阳倩滢, 张玉晖, 郝锋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68-277. doi:10.11896/jsjkx.230500113
-
摘要 ( 318 )
PDF(3970KB) ( 1344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DQN方法作为经典的基于价值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在多智能体运动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DQN方法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DQN会过高估计Q值,计算Q值较为复杂,神经网络没有历史记忆能力,使用ε-greedy策略进行探索效率较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QN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运动规划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智能体学习到高效稳定的运动规划策略,无碰撞地到达目标点。首先,在DQN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ueling的Q值计算优化机制,将Q值的计算方式改进为计算状态值和优势函数值,并根据当前正在更新的Q值网络的参数选择最优动作,使得Q值的计算更加简单准确;其次,提出了基于GRU的记忆机制,引入了GRU模块,使得网络可以捕捉时序信息,具有处理智能体历史信息的能力;最后,提出了基于噪声的有效探索机制,通过引入参数化的噪声,改变了DQN中的探索方式,提高了智能体的探索效率,使得多智能体系统达到探索-利用的平衡状态。在PyBullet仿真平台的6种不同的仿真场景中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使多智能体团队进行高效协作,无碰撞地到达各自目标点,且策略训练过程稳定。
-
CARINA:一种高效的解决IoT互操作性的应用层协议转换方案
王丽娜, 赖坤豪, 杨康. CARINA:一种高效的解决IoT互操作性的应用层协议转换方案[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78-285.
WANG Lina, LAI Kunhao, YANG Kang. CARINA:An Efficient 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 Conversion Approach for IoT Interoperability[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78-285. - 王丽娜, 赖坤豪, 杨康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78-285. doi:10.11896/jsjkx.230100108
-
摘要 ( 235 )
PDF(2122KB) ( 1196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为了解决物联网设备众多、协议众多,以及协议架构和应用场景不同引发的物联网设备互操作性问题,针对应用层使用广泛的HTTP等4种协议,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包解析和关键方法映射的高效可扩展的应用层协议转换方案。考虑到4种协议的基础架构、消息格式、通信模式以及应用场景具有较大差异,该方案通过对协议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和关键信息提取,然后统一以键值对的形式进行信息存储,解决了不同协议信息存储的统一性问题。通过构造关键方法映射表,将不同协议的方法进行映射,实现了不同协议之间的互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方案实现的协议转换系统能很好地完成4种协议之间的消息转换。相比同类型的Ponte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所提方案的转换速度都优于Ponte,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了将近10倍的速度差距,同时支持多出一倍的转换类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可扩展性和转换时间等效率方面相比同类型的协议转换算法具有显著提升。
-
面向高速行驶车辆的在线任务卸载决策算法
丁爽, 曹沐雨, 何欣. 面向高速行驶车辆的在线任务卸载决策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86-292.
DING Shuang, CAO Muyu, HE Xin. Online Task Offloading Decision Algorithm for High-speed Vehicle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86-292. - 丁爽, 曹沐雨, 何欣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86-292. doi:10.11896/jsjkx.221200069
-
摘要 ( 173 )
PDF(2469KB) ( 1273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车载边缘计算中的任务卸载决策主要解决任务何时卸载,以及卸载至哪里执行的问题。车辆的高速行驶会造成卸载接入设备频繁变化,卸载通信链路随时可能中断,这要求车辆一旦获得卸载机会,就必须立即做出卸载决策。现有的卸载决策研究专注于如何最大化任务卸载执行增益,未充分考虑卸载决策时效对卸载策略的影响,导致提出的卸载决策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高,无法用于高速行驶车辆的在线任务卸载决策。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综合考虑卸载决策时效和卸载增益因素的影响,建立高速行驶车辆的任务卸载决策模型,并将其转化为类秘书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二部图匹配的在线车载任务卸载决策算法OODA,以协助车辆在依次经过多个异构的边缘服务器时,做出实时的任务卸载决策,并最大化整体卸载执行增益。最后,理论分析OODA算法的竞争比,并采用仿真实验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面向能源感知的虚拟机深度强化学习调度算法研究
王杨民, 胡成玉, 颜雪松, 曾德泽. 面向能源感知的虚拟机深度强化学习调度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293-299.
WANG Yangmin, HU Chengyu, YAN Xuesong, ZENG Deze. Study o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Energy-aware Virtual Machine Scheduling[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293-299. - 王杨民, 胡成玉, 颜雪松, 曾德泽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293-299. doi:10.11896/jsjkx.230100031
-
摘要 ( 147 )
PDF(2327KB) ( 1190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成为了解决用户存储、算力需求的最佳方法之一。其中,基于NUMA架构的动态虚拟机调度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方向。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基于启发式的算法难以对虚拟机进行实时调度,并且大多数文献没有考虑NUMA架构下虚拟机调度产生的能耗等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大型移动云中心虚拟机服务迁移框架,构建了NUMA架构下的能耗模型;提出了自适应奖励的分层自适应柔性演员评论家算法(Hie-rarchical Adaptive Sampling Soft Actor Critic,HASAC);在云计算场景下,将所提算法与3种经典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改进算法在不同场景下可以处理更多的用户请求,且消耗的能源较少。此外,对算法中各种策略进行消融实验,证明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
面向缓存的动态协作任务迁移技术研究
赵晓焱, 赵斌, 张俊娜, 袁培燕. 面向缓存的动态协作任务迁移技术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00-310.
ZHAO Xiaoyan, ZHAO Bin, ZHANG Junna, YUAN Peiyan. Study on Cache-oriented Dynamic Collaborative Task Migration Technology[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00-310. - 赵晓焱, 赵斌, 张俊娜, 袁培燕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00-310. doi:10.11896/jsjkx.230600128
-
摘要 ( 225 )
PDF(5188KB) ( 1225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边缘网络中不断出现的计算密集和延迟敏感型业务推动了任务迁移技术的快速发展。然而,任务迁移过程中存在应用场景复杂多变、问题建模难度高等技术瓶颈。尤其是考虑用户移动时,如何保证用户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设计合理的任务迁移策略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移动感知的服务预缓存模型和任务预迁移策略,将任务迁移问题转化为最优分簇与边缘服务预缓存的组合优化问题。首先,基于用户的移动轨迹对当前执行任务状态进行预测,引入动态协作簇和迁移预测半径的概念,提出了一种面向移动和负载两种任务场景的预迁移模型,解决了何时何地迁移的问题。然后,针对需要迁移的任务,基于最大容忍时延约束分析协作簇半径和簇内目标服务器数量的极限值,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分布式多服务器间动态协作分簇算法(Distributed Dynamic Multi-server Cooperative Clustering Algorithm,DDMC)以及面向服务缓存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Cache Based Double Deep Q Network,C-DDQN),解决了最优分簇和服务缓存问题。最后,利用服务缓存的因果关系,设计了一种低复杂度的交替最小化服务缓存位置更新算法,求解出了最佳迁移目标服务器集合,实现了任务迁移中的服务器协作及网络负载均衡。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迁移选择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系统性能,相比其他迁移算法所消耗的总成本降低了至少12.06%,所消耗的总时延降低了至少31.92%。
-
EAGLE:一种内核态及用户态中基于遥测数据图的网络遥测方案
肖肇斌, 崔允贺, 陈意, 申国伟, 郭春, 钱清. EAGLE:一种内核态及用户态中基于遥测数据图的网络遥测方案[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11-321.
XIAO Zhaobin, CUI Yunhe, CHEN Yi, SHEN Guowei, GUO Chun, QIAN Qing. EAGLE:A Network Telemetry Mechanism Based on Telemetry Data Graph in Kernel and UserMode[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11-321. - 肖肇斌, 崔允贺, 陈意, 申国伟, 郭春, 钱清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11-321. doi:10.11896/jsjkx.221100196
-
摘要 ( 152 )
PDF(4055KB) ( 1140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网络遥测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测量技术,具有实时性强、准确性高、开销低的特点。现有网络遥测技术存在无法收集多粒度网络数据、无法有效存储大量原始网络数据、无法快速提取及生成网络遥测信息、无法利用内核态及用户态特性设计网络遥测方案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内核态及用户态的、基于遥测数据图和同步控制块的多粒度、可扩展、覆盖全网的网络遥测机制(a nEtwork telemetry mechAnism based on telemetry data Graph in kerneL and usEr mode,EAGLE)。EAGLE设计了一种能够收集多粒度数据且数据平面上灵活可控的网络遥测数据包结构,用于获取上层应用所需的数据。此外,为快速存储、查询、统计、聚合网络状态数据,实现网络遥测数据包所需遥测数据的快速提取与生成,EAGLE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测数据图及同步控制块的网络遥测信息生成方法。在此基础上,为了最大化网络遥测机制中网络遥测数据包的处理效率,EAGLE提出了融合内核态及用户态特性的网络遥测信息嵌入架构。在Open vSwitch上实现了EAGLE方案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EAGLE能够收集多粒度数据并快速提取与生成遥测数据,且仅增加极少量的处理时延及资源占用率。
-
本地差分隐私下的高维数据发布方法
蔡梦男, 沈国华, 黄志球, 杨阳. 本地差分隐私下的高维数据发布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22-332.
CAI Mengnan, SHEN Guohua, HUANG Zhiqiu, YANG Yang. High-dimensional Data Publication Under Local Differential Privacy[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22-332. - 蔡梦男, 沈国华, 黄志球, 杨阳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22-332. doi:10.11896/jsjkx.230600142
-
摘要 ( 264 )
PDF(3203KB) ( 1812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从众多用户收集的高维数据可用性越来越高,庞大的高维数据涉及用户个人隐私,如何在使用高维数据的同时保护用户的隐私极具挑战性。文中主要关注本地差分隐私下的高维数据发布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首先构建概率图模型,生成输入数据的一组带噪声的低维边缘分布,然后使用它们近似输入数据集的联合分布以生成合成数据集。然而,现有方法在计算大量属性对的边缘分布构建概率图模型,以及计算概率图模型中规模较大的属性子集的联合分布时存在局限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本地差分隐私下的高维数据发布方法PrivHDP(High-dimensional Data Publication Under Local Differential Privacy)。首先,该方法使用随机采样响应代替传统的隐私预算分割策略扰动用户数据,提出自适应边缘分布计算方法计算成对属性的边缘分布构建Markov网。其次,使用新的方法代替互信息度量成对属性间的相关性,引入了基于高通滤波的阈值过滤技术缩减概率图构建过程的搜索空间,结合充分三角化操作和联合树算法获得一组属性子集。最后,基于联合分布分解和冗余消除,计算属性子集上的联合分布。在4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PrivHDP 算法在k-way 查询和 SVM 分类精度方面优于同类算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用性与高效性。
-
基于国密算法的MQTT安全机制研究与实现
刘泽超, 梁涛, 孙若尘, 郝志强, 李俊. 基于国密算法的MQTT安全机制研究与实现[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33-342.
LIU Zechao, LIANG Tao, SUN Ruochen, HAO Zhiqiang, LI Jun.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MQTT Security Mechanism Based on Domestic CryptographicAlgorithm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33-342. - 刘泽超, 梁涛, 孙若尘, 郝志强, 李俊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33-342. doi:10.11896/jsjkx.221100157
-
摘要 ( 303 )
PDF(2813KB) ( 1825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现有MQTT协议缺乏有效身份认证以及数据以明文形式传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国密算法SM2,SM3,SM4的MQTT安全保护方案。通过SM2算法实现客户端与MQTT Broker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通过SM4算法加密MQTT协议中用户名、密码、主题的消息内容等数据;通过SM3算法保证MQTT协议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将自主可控的国产密码技术应用到MQTT协议中,可有效提升该协议的安全防护能力。安全性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解决了MQTT协议安全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
-
一种抗屏摄攻击的DCT域深度水印方法
黄昌喜, 赵成鑫, 姜骁腾, 凌贺飞, 刘辉. 一种抗屏摄攻击的DCT域深度水印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43-351.
HUANG Changxi, ZHAO Chengxin, JIANG Xiaoteng, LING Hefei, LIU Hui. Screen-shooting Resilient DCT Domain Watermarking Method Based on Deep Learning[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43-351. - 黄昌喜, 赵成鑫, 姜骁腾, 凌贺飞, 刘辉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43-351. doi:10.11896/jsjkx.221200121
-
摘要 ( 350 )
PDF(4121KB) ( 2005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数字水印技术在多媒体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实际应用需求的变更推动了数字水印技术的发展。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印技术在鲁棒性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水印的嵌入基本在空域进行,载体图像的失真仍然比较明显。此外,现有方法在面对摄屏攻击时效果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抗屏摄攻击的DCT域深度水印方法。该模型由 DCT 层、编码器、解码器和屏摄模拟层组成。 DCT 层将图像的 Y 分量转换为 DCT 域,然后编码器通过端到端训练修改 DCT 系数,将秘密消息嵌入到图像中。这种频域嵌入方法使得水印信息能够分布到图像的整个空间,从而减少了失真效应。此外,还提出了一个噪声层,用于模拟屏摄过程中特殊的摩尔纹和反光效果。训练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编码器和解码器进行端到端的训练;而在第二阶段,屏摄模拟层和传统的失真攻击被用来增强水印图像,然后使用失真水印图像来进一步优化解码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鲁棒性,并且在屏摄鲁棒性方面优于其他方法。
-
结合模糊测试和动态分析的内存安全漏洞检测
马莺姿, 陈哲, 殷家乐, 毛瑞琪. 结合模糊测试和动态分析的内存安全漏洞检测[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52-358.
MA Yingzi, CHEN Zhe, YIN Jiale, MAO Ruiqi. Memory Security Vulnerability Detection Combining Fuzzy Testing and Dynamic Analysis[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52-358. - 马莺姿, 陈哲, 殷家乐, 毛瑞琪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52-358. doi:10.11896/jsjkx.221200136
-
摘要 ( 306 )
PDF(1480KB) ( 1865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C语言因其在运行速度及内存控制方面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系统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指针的强大功能使得它可以直接对内存进行操作,然而C语言并未提供对内存安全性的检测,这就使得指针的使用会导致内存泄露、缓冲区溢出、多次释放等内存错误,有时这些错误还会造成系统崩溃或内部数据破坏等的致命伤害。当前已存在多种能够对C程序进行内存安全漏洞检测的技术。其中动态分析技术通过插桩源代码来实现对C程序的运行时内存安全检测,但是只有当程序执行到错误所在路径时才能发现错误,因此它依赖于程序的输入;而模糊测试是一种通过向程序提供输入并监视程序运行结果来发现软件漏洞的方法,但是无法检测出没有导致程序崩溃的内存安全性错误,也无法提供错误所在位置等详细信息。除此之外,由于C语言的语法比较复杂,在对一些大型复杂项目进行分析时,动态分析工具经常无法正确处理一些不常见的特定结构,导致插桩失败或者插桩后的程序无法被正确编译。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将动态分析技术与模糊测试技术结合,并对已有方法进行改进后,提出了一种能够对包含特定结构的C程序进行内存安全检测的方法。文中进行了可靠性和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增加对C语言中特定结构的处理方法之后,能对包含C语言中特定结构的程序进行内存安全检测,并且结合模糊测试技术后具有更强的漏洞检测能力。
-
SGPot: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电网蜜罐框架
王毓贞, 宗国笑, 魏强. SGPot: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电网蜜罐框架[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59-370.
WNAG Yuzhen, ZONG Guoxiao, WEI Qiang. SGPot:A Reinforcement Learning-based Honeypot Framework for Smart Grid[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59-370. - 王毓贞, 宗国笑, 魏强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59-370. doi:10.11896/jsjkx.221100187
-
摘要 ( 282 )
PDF(4599KB) ( 1820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随着工业4.0的快速推进,与之互联的电力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系统逐渐趋于信息化和智能化。由于这些系统本身具有脆弱性以及受到攻击和防御能力的不对等性,使得系统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近年来,针对电力攻击事件频发,亟需提出针对智能电网的攻击缓解方法。蜜罐作为一种高效的欺骗防御方法,能够有效地收集智能电网中的攻击行为。针对现有的智能电网蜜罐中存在的交互深度不足、物理工业过程仿真缺失、扩展性差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电网蜜罐框架——SGPot,它能够基于电力行业真实设备中的系统不变量模拟智能变电站控制端,通过电力业务流程的仿真来提升蜜罐欺骗性,诱使攻击者与蜜罐深度交互。为了评估蜜罐框架的性能,搭建了小型智能变电站实验验证环境,同时将SGPot和现有的GridPot以及SHaPe蜜罐同时部署在公网环境中,收集了30天的交互数据。实验结果表明,SGPot收集到的请求数据比GridPot多20%,比SHaPe多75%。SGPot能够诱骗攻击者与蜜罐进行更深度的交互,获取到的交互会话长度大于6的会话数量多于GridPot和SHaPe。
-
集合交集与并集的安全多方计算
谢琼, 王维琼, 许豪杰. 集合交集与并集的安全多方计算[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71-377.
XIE Qiong, WANG Weiqiong, XU Haojie. 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 of Set Intersection and Union[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71-377. - 谢琼, 王维琼, 许豪杰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71-377. doi:10.11896/jsjkx.221000235
-
摘要 ( 250 )
PDF(1970KB) ( 1860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集合的安全多方计算问题是保密科学计算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电子选举、门限签名、保密拍卖等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文中主要研究多个集合的保密计算问题,首先针对不同的集合运算提出了对应的转化方式将集合转化为向量,然后基于哥德尔编码提出了新的编码方式,再结合ElGamal门限加密算法设计了半诚实模型下可输出多个集合交集或并集,以及同时输出交集与并集的保密计算协议,最后应用模拟范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协议可以抵抗任意的合谋攻击。实验测试了协议的执行效率,当集合的势满足一定条件时,与现有协议相比,所提协议的计算效率更高。
-
一种Deoxys-BC算法的中间相遇攻击方法
李征, 李曼曼, 陈少真. 一种Deoxys-BC算法的中间相遇攻击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2): 378-386.
LI Zheng, LI Manman, CHEN Shaozhen. A Meet-in-the-middle Attack Method of Deoxys-BC[J]. Computer Science, 2024, 51(2): 378-386. - 李征, 李曼曼, 陈少真
- 计算机科学. 2024, 51 (2): 378-386. doi:10.11896/jsjkx.230900112
-
摘要 ( 204 )
PDF(5218KB) ( 1779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Deoxys-BC密码算法是在2014年亚密会上发布的一种轻量级可调分组密码算法,该算法的设计采用SPN结构和TWEAK框架。通过研究Deoxys-BC密码算法的内部特征与密钥扩展的特点,利用控制调柄差分的方法,并结合差分枚举技术和轮密钥调柄差分叠加消除特性,构造6轮Deoxys-BC-256和7轮Deoxys-BC-384的中间相遇区分器。利用此区分器,通过减少猜测的字节量,来达到降低复杂度的效果,改进了9轮Deoxys-BC-256和11轮Deoxys-BC-384中间相遇攻击的结果。相比Deoxys-BC系列密码算法现有的中间相遇攻击结果,该攻击的时间复杂度和存储复杂度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