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主办: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
CODEN JKIEBK


-
基于横向局部性的多核计算模型
袁 良,张云泉. 基于横向局部性的多核计算模型[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6.
- 袁 良,张云泉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6.
-
摘要 ( 218 )
PDF(526KB) ( 75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片内多核已成为延长摩尔定律的方式,并行算法设计、编程模型、编译器和运行时系统都需要利用计算模型进行分析。现有多核模型对线程间共享缓存等资源的竞争已有较精确的模型,但是对于线程间数据共享考虑较少。提出线程间共享缓存的横向局部性和任务共享率概念,基于此扩展串行存储层次模型RAM ( h),提出考虑任务共享率的多核并行计算模型MRAM(h)。
-
开放云端计算环境中的任务执行代码安全机制
徐小龙,耿卫建,杨 庚,王汝传. 开放云端计算环境中的任务执行代码安全机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7-10.
- 徐小龙,耿卫建,杨 庚,王汝传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7-10.
-
摘要 ( 134 )
PDF(344KB) ( 659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云端计算可以充分聚合Interne、网络服务器端和边缘终端节点的计算资源来获得更大的效益。但将计算任务部署到用户终端上执行却带来了安全隐患。分属于不同用户的海量终端节点之行为显然不可靠,计算安全性也难以保障。特别是作为任务执行者的用户终端节点可能墓改任务中的程序代码或数据,返回的是虚假的结果,或是窥探有私密性要求的代码和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内嵌验证码的加密函数的代码保护机制,它可同时满足计算完整性和私密性,能够有效验证返回结果的正确性,并保障计算代码不被窥知。为了进一步提高任务执行的成功率和缩短作业周转时间,将任务代码优先分发给信誉良好且执行成功率高的节点来执行。还提出了一种评估任务执行节点可信性的方法。具体描述了任务执行代码保护机制的实现流程,并对机制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验证。
-
基于知识发现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
王春雷,方 兰,王东霞,戴一奇. 基于知识发现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1-17.
- 王春雷,方 兰,王东霞,戴一奇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1-17.
-
摘要 ( 191 )
PDF(5963KB) ( 770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由于网络安全告警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难以精确地分析和评估网络安全态势。通过总结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现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发现的网络安全态势建模与生成框架,在该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Nct SSA。该系统主要由安全态势建模和安全态势生成两部分组成。安全态势建模就是基于IBS证据理论构建适应于度量网络安全态势的形式模型,用于支持态势传感器的安全事件融合和关联分析。安全态势生成就是通过知识发现方法,挖掘网络安全态势数据集中的频繁模式和序列模式,并且将其转化成安全态势的关联规则,从而支持网络安全态势图的自动生成。通过相应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支持网络安全态势的准确建模和高效生成。
-
统计聚类模型研究综述
管 涛. 统计聚类模型研究综述[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8-24.
- 管 涛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8-24.
-
摘要 ( 159 )
PDF(593KB) ( 735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聚类分析在工程领域如生物序列分析、图像分割、文本分析等广泛应用。聚类方法涉及广泛,而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方法是其中的一大类。从最基本的FCM模型出发,阐述了势函数((Potential)、山脉(Mountain)函数聚类方法、信息嫡方法,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介绍了当今流行的核聚类、谱聚类和高斯混合模型聚类方法及其求解过程,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计算复杂性等指标。最后,介绍了一些崭新的聚类模型的研究方向。
-
电子战本体论及其在仿真中的应用
陈春鹏,董印权. 电子战本体论及其在仿真中的应用[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5-28.
- 陈春鹏,董印权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5-28.
-
摘要 ( 187 )
PDF(403KB) ( 786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在分析电子战系统和电子战交战过程的基础上,采用对象、类、类型层次式的方法,首先概括电子战系统中的实体、状态、属性、关系等要素,然后提出电子战系统的本体论,最后将本体论应用到单舰反导的实例中,研究电子战系统仿真模型的通用形式化。该本体论有助于确定电子战系统及其交战过程的本质属性,构建先进仿真中电子战系统的计算模型,为建立可组合的分布式电子战仿真系统莫定基础。
-
基于标号随机Petri网的GSM性能分析
沙 静,杜玉越. 基于标号随机Petri网的GSM性能分析[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9-31.
- 沙 静,杜玉越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9-31.
-
摘要 ( 256 )
PDF(319KB) ( 757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GSM移动通讯网络系统是目前国内覆盖最广、可靠性最高、容量最大、保密性强的公共无线数字传输系统。GSM通信分系统在车载单元与监控中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其性能优劣对车载定位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实时UML状态机的直观、平台无关性特点和LSPN的理论分析能力,研究了GSM通信模块的工作模式,结合实例初 步探索了该方法在移动通讯网络性能分析中的适用性。
-
面向CPS系统仿真的建模方法研究与设计
刘 厦,王宇英,周兴社,张 凡. 面向CPS系统仿真的建模方法研究与设计[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32-35.
- 刘 厦,王宇英,周兴社,张 凡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32-35.
-
摘要 ( 397 )
PDF(4281KB) ( 971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CPS仿真建模在构建CPS系统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对系统进行验证和测试,而且是模型驱动开发中的重要环节。CPS系统通过精化和提炼可分为物理实体和计算实体,采用具有动态连续性、基于时间的运动状态行为模型构建物理实体;计算实体模型则采用基于有限状态机的离散系统行为模型进行构建。通过面向时间的状态精化对两种行为模型进行扩展,将两种扩展模型进行融合,完成CPS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了构建计算实体模型的统一建模语言(UML)以及构建物理实体模型的simulink/RTW建模工具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UML框架的两种异质模型融合方法。
-
动态自适应DDS实时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
谷青范,康介祥,冯国良,付宇卓. 动态自适应DDS实时中间件的研究与实现[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36-38.
- 谷青范,康介祥,冯国良,付宇卓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36-38.
-
摘要 ( 184 )
PDF(363KB) ( 155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从动态服务发现和容错两个角度对现有IX;PS DDS中间件进行了改进。将目前的发布/订阅模型的信息集中存储结构修改为分布式P2P分布式结构,并利用Chord协议实现主题信息的发布和匹配查询,从而实现了自适应能力。在传统心跳检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推拉模型,以提高失效节点的检测效率。最后通过对实现的中间件进行测试,验证了其在相对动态变化不很频繁的情况下,具有实时、容错、自适应的特点。
-
一种基于门限的电子投票方案
邹秀斌,崔永泉,付 才. 一种基于门限的电子投票方案[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39-43.
- 邹秀斌,崔永泉,付 才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39-43.
-
摘要 ( 153 )
PDF(399KB) ( 69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在以往电子投票方案中,验票工作都是由一名验票员承担,该验票员若不诚实,可能不记录合法选票,却统计不合法选票。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限的电子投票方案。在该方案中,验票工作需要t名验票员协作,从而使验票结果更可接受。而且,投票者公布的选票结果是选票真实内容的哈希值或者密文,没人能知道选票的真实内容,从而可以防止强迫投票者投票以及买卖投票等。
-
作战超网络多Agent模型
朱 江,刘大伟,李翼鹏. 作战超网络多Agent模型[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44-47.
- 朱 江,刘大伟,李翼鹏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44-47.
-
摘要 ( 177 )
PDF(349KB) ( 87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运用网络化作战的思想,分析了军事网络的性质,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多Agcnt建模和超网络建模相结合,提出一种超网络多Agent模型。该模型使用超网络表示军事网络;在微观层面,扩展实体的网络属性;宏观层面考虑了网络的演化行为。模型结合实体关系对网络的涌现和整体网络对实体行为的驱动实现网络状态机,规定和反映网络的交互关系和发展变化,以更好地反映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体系对抗特征。使用该模型建立的仿真平台比较适合进行指挥、控制方面的实验。
-
移动Ad hoc网络基于链路质量的地理位置路由协议
董 萍,兰少华,钱焕延. 移动Ad hoc网络基于链路质量的地理位置路由协议[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48-51.
- 董 萍,兰少华,钱焕延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48-51.
-
摘要 ( 147 )
PDF(349KB) ( 69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算法要周期性发送信标报文,以维护部居节点的位置信息。但是频繁广播信标控制包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于是近几年提出了基于竞争机制的无信标路由算法来减少控制开销。然而,大部分路由协议没有考虑到实际无线信道的不可靠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不理想。提出了一种基于链路质量的地理位置跨层路由协议((LQBGR)。它利用跨层技术,在竞争机制中充分考虑链路质量因素,通过选择通信质量较好的链路来减少重传,提高整体网络性能。最终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达到较高的数据包投递率、较短的端到端延迟及较低的通信总量。
-
基于局部路由的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同步算法研究
王越超,程良伦. 基于局部路由的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同步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52-54.
- 王越超,程良伦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52-54.
-
摘要 ( 147 )
PDF(326KB) ( 621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传统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案不适合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对数据融合和大数据量传输的需要。在固定网络拓扑的结构下,存在邻居节点同步误差较大的问题。同时,全网同步并不适合中高速传感器网络中数据处理周期较长的情况。提出了一种事件触发式、局部同步的中高速传感器网络同步机制及其对应的同步路由算法,解决了部居节点问题。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降低了网络中事件区域的同步开销,减小了兴趣节点间的同步误差。
-
一种新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定位算法
李 辉,熊盛武,段鹏飞. 一种新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定位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55-57.
- 李 辉,熊盛武,段鹏飞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55-57.
-
摘要 ( 138 )
PDF(292KB) ( 701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节点定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直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现有的大多数定位算法针对平面应用而设计,而现实应用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往往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研究三维空间定位更加符合实际节点的应用情况。针对目前三维空间定位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定位算法。该算法无需额外的硬件支持,根据未知节点通信范围内锚节点数目,建立空间向量模型进行定位;并且在估计未知节点坐标时,根据该未知节点通信范围的锚节点对其所在位置进行约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通信开销小,提高了节点定位覆盖率和定位精度。
-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系统漏洞量化评估方法
李 鑫,李京春,郑雪峰,张友春,王少杰.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系统漏洞量化评估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58-63.
- 李 鑫,李京春,郑雪峰,张友春,王少杰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58-63.
-
摘要 ( 157 )
PDF(481KB) ( 1175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根据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系统漏洞量化评佑方法。按照分层思想,将系统漏洞严重程度的模型分解为因素层、评价层、特性层和目标层,分别从风险概率、风险影响和不可控制性等几方面对漏洞带来的风险因素进行专家评定,并依此来确定权重,通过计算其各层评估值,最后得到信息系统的整体漏洞严重性评估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系统漏洞评估方法能对系统漏洞的严重性程度进行有效量化和评估。
-
面向LEO卫星网的轻量级按需QoS源路由算法
朱 军,饶 元,李绍稳,邵星. 面向LEO卫星网的轻量级按需QoS源路由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64-68.
- 朱 军,饶 元,李绍稳,邵星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64-68.
-
摘要 ( 189 )
PDF(4244KB) ( 697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接入卫星切换、流量分布不均匀和星上处理能力受限等因素使LEO卫星网的QoS路由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一种引入移动代理技术的轻量级按需QoS源路由算法。首先结合星际链路队列占用情况设计了星际链路可用指数;接着基于卫星网承载流量分布特点提出了卫星可用指数;综合星际链路和卫星可用指数给出了移动代理迁移策 略、星际QoS路由及其重建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路由算法信令开销低,时延抖动、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阻塞率等QoS性能明显优于传统路由算法。
-
动态计算网络:一种面向物联网的普适计算框架
卢 军,黄 健,许源平,郭本俊,岳 希. 动态计算网络:一种面向物联网的普适计算框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69-73.
- 卢 军,黄 健,许源平,郭本俊,岳 希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69-73.
-
摘要 ( 154 )
PDF(428KB) ( 67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大量不同的设备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连接到物联网中,使普适计算环境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因此要求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普适计算框架能适应新的计算条件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普适计算框架,以便在物联网环境中普适计算系统能够自动适应复杂多样的软硬件运行环境,使软件无需修改就可以在整个物联网环境中任意地执行,实现普适计算的服务发现、上下文感知与服务迁移功能。提出物联网环境下普适计算的基本运算单元为“动态计算网络”,使用“设备动态匹配”作为普适计算软件自动适应环境的解决方案。提出的动态计算网络增强了普适计算软件对物联网环境的适应性,为面向物联网的通用软件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
基于PKI的通用无线认证协议研究
堪双双,陈泽茂,王 浩. 基于PKI的通用无线认证协议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74-77.
- 堪双双,陈泽茂,王 浩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74-77.
-
摘要 ( 160 )
PDF(311KB) ( 60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基于PKI的WTLS协议步及复杂的证书操作,需耗费较大的通信和计算开销,且缺乏对服务器证书的有效性检查。引入可信证书验证代理(TCVP)和证书有效性凭据(CV7)等概念,由TCVP为无线通信节点(WN)生成短时有效的CVT, WN通过交换CVT来完成证书的有效性检查和公钥交换。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通用无线认证协议(GWAP)。在GWAP框架下,采用ECC算法设计了一种具体的无线安全认证协议,并进行了效率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通信开销。
-
NTRU公钥密码体制的等价密钥
熊志坚,王衍波,张 涛,王金双. NTRU公钥密码体制的等价密钥[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78-81.
- 熊志坚,王衍波,张 涛,王金双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78-81.
-
摘要 ( 536 )
PDF(291KB) ( 2150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NTRU公钥密码体制存在多个私钥对应同一个公钥的问题。首先分析了NTRU成功解密的条件,提出NTRU等价密钥的概念。然后给出了NTRU截尾多项式环上多项式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和NTRU半范数的相关性质,提出4种等价密钥的构造方法。最后分析了NTRU等价密钥对NTRU安全性的影响。分析表明,NTRU参数选择不当会导致一些特殊形式的等价密钥存在,严重威胁安全性。
-
基于免疫优势克隆网络聚类的入侵检测
白 琳. 基于免疫优势克隆网络聚类的入侵检测[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82-86.
- 白 琳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82-86.
-
摘要 ( 159 )
PDF(524KB) ( 639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基于智能融合互补的观点,将免疫优势、倒位、克隆选择、非一致性变异和禁忌克隆等多种人工免疫系统算子引入网络结构聚类算法中,构造亲合度函数来指导聚类过程,得到一种能够自学习、自适应的进化网络来进行入侵检测数据的训练学习,通过该网络映射出大规模数据集的内在聚类结构,然后利用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对网络结构进行聚类分析,最终获得描述正常和异常行为的数据特征。在KDD CUP99数据集中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高效地对大规模网络数据进行异常检测,以区分正常和攻击行为,并有效地检测出未知攻击。
-
基于节点稳定度预测机制的Ad hoc网络中关键节点探测算法研究
沙 毅,李 娜,吴 斌. 基于节点稳定度预测机制的Ad hoc网络中关键节点探测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87-91.
- 沙 毅,李 娜,吴 斌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87-91.
-
摘要 ( 222 )
PDF(425KB) ( 691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为了更好地适应Ad hoc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具有节点稳定度预测功能的NS-PMRC(Node Stability Prediction algorithm of Midpoint Range Circle)算法。该算法结合UPS系统提供的节点地理位置信息,在路由维护阶段利用等维递补灰色预测模型实时预测出节点下一时刻的地理位置,并计算下一时刻节点间的距离和节点稳定度。通过比较下一时刻节点间稳定度来判断关键节点的存在条件。该算法相对于PMRC算法提高了探测准确度,并明显提高了网络整体性能。
-
基于PSR-LSSVM的网络流量预测
陈卫民,陈志刚. 基于PSR-LSSVM的网络流量预测[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92-95.
- 陈卫民,陈志刚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92-95.
-
摘要 ( 269 )
PDF(327KB) ( 729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为了提高网络流量预测精度,利用相空间重构和预测模型参数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一种遗传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网络流量预测方法。首先将相空间重构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作为遗传算法的个体,将模型预测精度作为个体适应度函数,然后通过遗传操作获得模型全局最优参数,最后通过网络流量仿真实验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预测方法,遗传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提高了网络流量的预测精度,为网络流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
面向入侵检测的基于IMGA和MKSVM的特征选择算法
井小沛,汪厚祥,聂 凯,罗志伟. 面向入侵检测的基于IMGA和MKSVM的特征选择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96-99.
- 井小沛,汪厚祥,聂 凯,罗志伟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96-99.
-
摘要 ( 161 )
PDF(441KB) ( 677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入侵检测系统处理的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特征维数高等特点,会降低检测算法的处理速度和检测效率。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速度和准确率,将特征选择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免疫记忆和遗传算法的高效特征子集生成策略,然后研究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特征子集评估方法。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数据集不平衡造成的特征子集评估能力下降,以黎曼几何为依据,利用保角变换对核函数进行修改,以提高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泛化能力。实验仿真表明,提出的特征选择算法不仅可以提高特征选择的效果,而且在不平衡数据集上具有更好的特征选择能力。还表明,基于该方法构建的入侵检测系统与没有运用特征选择的入侵检测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
-
P2P网络文件分发过程及影响传播因素研究
陈宝钢,许 勇,胡金龙. P2P网络文件分发过程及影响传播因素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00-103.
- 陈宝钢,许 勇,胡金龙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00-103.
-
摘要 ( 142 )
PDF(391KB) ( 64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在P2P网络中,流行文件的下载行为类似于流行病的传播过程,因此可以通过传染病动力学来描述P2P文件共享系统中文件的分发过程。利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一种P2P文件分发模型,并推导了确定文件传播能力的基本再生数计算公式。实验证明,得到的基本再生数公式能够很好地描述文件分发过程的行为和反映不同参数对文件传播带来的不同影响。
-
具有自适应能力的Epidemic路由算法
孙践知,张迎新,陈 丹,韩忠明. 具有自适应能力的Epidemic路由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04-107.
- 孙践知,张迎新,陈 丹,韩忠明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04-107.
-
摘要 ( 198 )
PDF(344KB) ( 72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Epidemic算法在某些场景中具有很高的传输成功率、很小的传输延迟,但其适应性较差,在另一些场景中性能会显著下降。分析了影响Epidemic算法性能的因素,认为挤出效应是导致算法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Adaptive机制,其使节点可以根据周围节点缓存的状况调整注入网络数据包的数量,主动地抑制挤出效应的发生,进而改善Epidemic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的传输成功率显著提高,路由开销大幅度下降。
-
基于QoS与可信度融合的Web服务选择机制研究
巫 茜,周 庆. 基于QoS与可信度融合的Web服务选择机制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08-111.
- 巫 茜,周 庆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08-111.
-
摘要 ( 146 )
PDF(326KB) ( 631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随着Web服务的快速发展,大量相似的Web服务功能发布至Internet。为从Web服务集合中过滤出请求者需求的Web服务,探讨了一种基于QoS与可信度融合的Web服务选择机制。针对Web功能相似的复杂性,剖析了目前选择机制中存在的局限性,借助对服务可信度的综合评估,通过第三方的服务质量监控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价Web服务选择,基于QoS监控、目标消费群、服务质量评估与评价反馈模型,提出了基于QoS与可信度融合的Web服务选择模型。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既可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又可保证真实的服务质量,克服了评价标准的个体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服务选择方法是可行与可用的。
-
无人机飞控软件系统建模与测试用例生成研究
吴黎明,胡 军,曹 东,徐丙凤,于笑丰. 无人机飞控软件系统建模与测试用例生成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12-118.
- 吴黎明,胡 军,曹 东,徐丙凤,于笑丰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12-118.
-
摘要 ( 194 )
PDF(610KB) ( 91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软件规模与复杂度的迅速增长已成为设计与检验现代高质量无人机飞行控制软件((FCS)系统的重要挑战。采用模型驱动工程(MDE)的框架,使用嵌入式实时系统建模语言(MARTE)建立起某型无人机飞控软件系统的模型,给出了基于时间自动机的系统动态行为的形式化模型实例;结合无人机FCS系统的应用背景,建立了基于时间自动机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包括建立测试用例生成框架、测试用例生成规则以及用例生成策略等;对某型无人机飞控软件系统中的主控模块进行了建模与测试用例生成的实例分析研究。
-
一种基于MVC模式的Portlet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许 畅,杨 燕,王 帅,魏 峻. 一种基于MVC模式的Portlet开发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19-122.
- 许 畅,杨 燕,王 帅,魏 峻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19-122.
-
摘要 ( 146 )
PDF(330KB) ( 70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为了解决Portlet应用提供商、门户提供商之间互不协调的问题,JCP组织发布了Portlet规范来提供不同门户和Portlet之间的互操作性。JSR规范中定义的繁杂的编程接口和Portlet运行时上下文给Portlet开发带来了特殊性和复杂性。引入一种基于MVC思想的Portlet开发框架OPDS,其提供了简洁的编程接口和配置方式,利用此框架进行开发将大大简化开发的复杂性,同时可加强Portlct应用中业务逻辑资源的复用性。
-
模型驱动开发中模型演化语法和语义特性研究
孙为军,李师贤,严玉清. 模型驱动开发中模型演化语法和语义特性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23-126.
- 孙为军,李师贤,严玉清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23-126.
-
摘要 ( 132 )
PDF(421KB) ( 580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模型演化由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活动组成,要遵循一定的约束以保持模型的某些特性。以一个实例描述模型演化的过程,并以集值映射为基础,定义模型成分与语义域的映射,通过定义模型演化的语义函数,研究模型演化的语法和语义性质,包括特性保持、一致性、等价性和吸收性等。
-
SMC/ADL:一种层级式构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
岳 洋,曾广平. SMC/ADL:一种层级式构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27-131.
- 岳 洋,曾广平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27-131.
-
摘要 ( 154 )
PDF(478KB) ( 675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基于SMC构件模型的软件系统静态、运行态和动态抽象建模问题,提出由XML元语言定义和表达的体系结构描述语言——SMC/ADL。该语言从选取系统建模元素的类型、实例和实例行为这3个角度,利用一套XML Schema定义了软件从设计到运行,直至演化阶段的完整体系结构规约框架,使其对系统高层抽象的支持扩展到整个 软件生命周期。相关辅助工具表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面向通信协议故障的分布式软件可靠性测试技术研究
房友园,齐 漩,战 茅. 面向通信协议故障的分布式软件可靠性测试技术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32-134.
- 房友园,齐 漩,战 茅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32-134.
-
摘要 ( 157 )
PDF(282KB) ( 77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分析了分布式软件系统中的典型通信协议故障,研究了基于API Hook的分布式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提出了基于通信协议故障注入的应用软件可靠性测试方法,并设计、实现了工具原型,为基于故障注入的分布式软件可靠性测试提供了技术手段。
-
多层次的软件演化追踪关系逆向恢复
王金水,艾伟,彭鑫,赵文耘. 多层次的软件演化追踪关系逆向恢复[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35-139.
- 王金水,艾伟,彭鑫,赵文耘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35-139.
-
摘要 ( 123 )
PDF(462KB) ( 62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软件资产追踪关系逆向恢复是软件维护和逆向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然而,大多数现有的资产追 踪研究都是针对同一软件版本内的追踪关系。与已有的研究工作不同,文中主要关注多个层次(变更文档层、配置管 理层、实现代码层)上的演化信息之间的追踪关系逆向恢复。这些演化信息之间追踪关系的恢复对于理解软件演化和 维护过程、学习并借鉴软件维护知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不同层次演化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关键字检索 和启发式规则的演化信息追踪关系逆向恢复方法,并针对一个开源软件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实验分析。
-
一种基于相关反馈的信息检索模型
金光赫,王兴伟,曲大鹏,蒋定德. 一种基于相关反馈的信息检索模型[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40-143.
- 金光赫,王兴伟,曲大鹏,蒋定德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40-143.
-
摘要 ( 154 )
PDF(319KB) ( 630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现有信息检索系统难以按查询需求处理检索文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反馈的信息检索模型,分 析了查询词分解,推导了相关反馈机制和正规化过程,并进一步阐述了文档提取方法。提出的模型通过相关反馈和查 询词扩展,克服了传统方法无法计算文档与查询词之间的相似度问题,并能有效地处理检索文档。仿真结果证明了该 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通过评估示例中概念的重要性来解决多示例学习问题
甘睿,印鉴. 通过评估示例中概念的重要性来解决多示例学习问题[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44-147.
- 甘睿,印鉴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44-147.
-
摘要 ( 142 )
PDF(325KB) ( 540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在多示例学习问题中,训练数据集里面的每一个带标记的样本都是由多个示例组成的包,其最终目的是利用 这一数据集去训练一个分类器,使得可以利用该分类器去预测还没有被标记的包。在以往的关于多示例学习问题的 研究中,有的是通过修改现有的单示例学习算法来迎合多示例的需要,有的则是通过提出新的方法来挖掘示例与包之 间的关系并利用挖掘的结果来解决问题。以改变包的表现形式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个解决多示例学习问题的算 法—概念评估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聚类算法将所有示例聚成d簇,每一个簇可以看作是包含在示例中的概念;然 后利用原本用于文本检索的I}F-IDF( I}c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算法来评估出每一个概念在每个 包中的重要性;最后将包表示成一个d维向量—概念评估向量,其第i个位置表示第i个簇所代表的概念在某个包 中的重要程度。经重新表示后,原有的多示例数据集已不再是“多示例”,以至于一些现有的单示例学习算法能够用来 高效地解决多示例学习问题。
-
追踪复杂事件的形成世系
熊招招,王永利. 追踪复杂事件的形成世系[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48-153.
- 熊招招,王永利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48-153.
-
摘要 ( 116 )
PDF(4238KB) ( 595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复杂网络安全事件、物联网世系追溯等新型应用为复杂事件的世系研究提出许多挑战。由于模糊时间以及 状态不确定性转移等因素的存在,追溯复杂事件的世系时往往出现时间推导不精确以及无法有效逆向推导等问题,因 此无法高效地追踪及查询复杂事件的形成世系。针对此类问题,结合起源语义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的模糊时间Petri 网的逆向推理模型(13RE} I'N),并根据时间自动机理论利用此模型设计了逆向推理算法。在给定目标库所以及相关 条件的情况下,它不仅可以得到所有演变路径信息并分析其可能性分布,还可以对复杂事件的各个状态及变迁的模糊 时间函数值进行有效地推算分析。最后分析了13REH I'N模型的完备性及演变路径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检测了算法的 性能。
-
面向个人简历的事件抽取和检索框架
李劲,张华,辜希武. 面向个人简历的事件抽取和检索框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54-160.
- 李劲,张华,辜希武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54-160.
-
摘要 ( 188 )
PDF(658KB) ( 69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个人简历(Curriculum Vitac, Vita)通常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如个人信息、教育背景以及工作经历等。从大量 的个人简历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并提供检索服务,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完整的个人资料。个人简历中包含的信息可 以看成是按时间排序的事件序列。进一步地,可以从不同的个人简历所包含的事件中挖掘出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 提出了一个从个人简历中提取并检索事件的框架,它可以自动地从互联网上搜索并下载个人简历文档,并从中提取出 感兴趣的事件保存在数据库里,以进一步查询和检索事件。所完成的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个事件表示模型,用于描 述事件的基本属性及检索事件;(2)基于条件随机场提出了一个概率模型,用于从个人简历中自动提取事件;<3)通过 挖掘事件属性之间的共现性,提出了基于事件的检索方法。
-
不确定性数据上频繁项集挖掘的预处理方法
李海峰,章宁,柴艳妹. 不确定性数据上频繁项集挖掘的预处理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61-164.
- 李海峰,章宁,柴艳妹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61-164.
-
摘要 ( 122 )
PDF(438KB) ( 689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传统频繁项集挖掘技术无法高效获取不确定性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研究频繁模式增长树的算法原 理,根据不确定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不确定性数据预处理方法PCAFP-Growth。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进行数据的降维,并使用模糊关联分析法将数据概率进行分类,实现数据剪枝。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对数据 集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剪枝策略在稠密数据集上能够有效提高运算速度,减少内存的使用。
-
集合特征码及相关算法研究
王树西. 集合特征码及相关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65-169.
- 王树西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65-169.
-
摘要 ( 144 )
PDF(312KB) ( 60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在传统的集合运算过程中,集合内的元素一般通过自然语言表示,而不是形式化表示,这就在计算机处理时 影响了集合运算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二进制引入到集合运算过程中,提出集合特征码的概念,并定义了一 系列的集合特征码运算规则,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形式化的集合特征码运算体系。在上述集合特征码的理论 体系下,提出一系列的相关算法,从而在算法的层次上实现了集合特征码的理论体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集合特征 码理论及相关算法,集合运算可以通过o,i运算快速实现,并且其成功实现了数据库中的查询操作。
-
一种基于Web的术语翻译获取及验证方法
张晶,曹存根,王石. 一种基于Web的术语翻译获取及验证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70-174.
- 张晶,曹存根,王石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70-174.
-
摘要 ( 150 )
PDF(443KB) ( 895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中文术语及未登录词的翻译是机器翻译、跨语言检索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些翻译很难从现有的词典中获 取。提出了一种通过搜索引擎从网页中自动获取中文术语英文翻译的方法。通过术语的部分翻译信息,构造出3种 查询项模式,提出了多特征的翻译抽取方法。针对传统方法结果准确率不高、候选翻译千扰项多的问题,提出端类比 对齐验证、双语对齐度验证、构词法验证3种验证模型来对候选翻译进行有效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获取的双语翻译 对准确率高,TOPl的准确率达到97. 4% , TOP3的准确率达到98.3%.
-
基于动态可行域划分的SVM主动学习
张晓宇. 基于动态可行域划分的SVM主动学习[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75-177.
- 张晓宇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75-177.
-
摘要 ( 188 )
PDF(322KB) ( 63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传统SVM主动学习中批量采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动态可行域划分算法。从特征空间与参数空间的 对偶关系入手,深入分析SVM主动学习的本质,将特征空间中对样本的标注视为参数空间中对可行域的划分;通过 综合利用当前分类模型和先前标注样本两方面信息,动态地优化可行域划分方案,以确保选取的样本对模型改进的价 值,最终实现更为高效的选择性采样。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动态可行域划分的SVM主动学习算法能够显著提高所选 样本的信息量,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标注代价下大幅提高其分类性能。
-
区间决策粗糙集
刘盾,李天瑞,李华雄. 区间决策粗糙集[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78-181.
- 刘盾,李天瑞,李华雄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78-181.
-
摘要 ( 208 )
PDF(401KB) ( 59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考虑到实际决策问题中损失函数的“多值性”特征,从贝叶斯理论出发,将区间值损失函数引入决策粗糙集,提出区间值决策粗糙集模型。首先,讨论了在贝叶斯期望风险最小的决策语义下,区间值决策粗集理论基本模型的构建过程。其次,分析了区间值决策粗集理论的相关数学性质和准则。最后,通过一个石油投资问题来阐明区间值决策粗糙集模型的应用过程。
-
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变量的并行遗传算法研究
李东,潘志松. 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变量的并行遗传算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82-184.
- 李东,潘志松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82-184.
-
摘要 ( 153 )
PDF(310KB) ( 945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当前MapReduce并行编程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基于PVM或者MPI的并行编程方式,它在执行时间和处理问题规模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针对并行遗传算法的特点,提出基于MapRcducc实现一种典型的并行遗传算法—粗粒度并行算法的方法,用以解决大规模变量问题。实验平台采用Hadoop,硬件条件为普通的服务器集群。在多目标优化问题测试中,当问题规模达到一定、处理变量数超过10E}7时,并行算法效率比串行提高数倍,并且能突破内存瓶颈。根据MapReduce自身特点调整其参数,改变并行程度,分析其对并行执行时间的影响。
-
联网审计绩效的动态评价方法:基于AHP和GM(1,1)的组合应用
陈伟,SMIELIAUSKAS Wally,刘思峰. 联网审计绩效的动态评价方法:基于AHP和GM(1,1)的组合应用[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85-189.
- 陈伟,SMIELIAUSKAS Wally,刘思峰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85-189.
-
摘要 ( 147 )
PDF(382KB) ( 53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联网审计绩效动态评价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AHP和〔}M(l,l)组合应用的联网审计绩效动态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建立针对联网审计绩效评价的AHP层次结构模型,构造AHP判断矩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已实施阶段联网审计项目的绩效;然后,采用GM(l,l)模型预测联网审计项目的潜在绩效值;最后,对联网审计绩 效进行动态评价。为动态评价联网审计的绩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基于规则的连用关系标记的自动标识研究
胡金柱,陈江曼,杨进才,舒江波,雷利利. 基于规则的连用关系标记的自动标识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90-194.
- 胡金柱,陈江曼,杨进才,舒江波,雷利利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90-194.
-
摘要 ( 139 )
PDF(422KB) ( 58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复句中的关系词对研究复句中各分句的语义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基于规则的关系词自动识别的研究中发现,并非复句中出现的关系标记都是关系词,从中识别出真正的关系词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对一种典型的关系标记—位置相邻的关系标记进行自动标记的算法,该算法结合关系词库和关系词提取技术,分析其连用特征。实验表明,该算法对连用关系标记的标识准确率达到72.9%
-
线性可分结构系对二进神经元的覆盖问题
杨娟,陆阳,黄镇谨. 线性可分结构系对二进神经元的覆盖问题[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195-199.
- 杨娟,陆阳,黄镇谨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195-199.
-
摘要 ( 130 )
PDF(373KB) ( 630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二进神经网络中每个二进神经元等价于一个线性可分函数,但每个二进神经元所表达的线性可分函数的逻辑意义仍不完全清楚。对此,首先分析了已有的几种线性可分结构系;其次,讨论了其是否覆盖了所有的二进神经元;最后,指出阂值在某些范围内二进神经元所对应的线性可分函数的逻辑意义仍不清楚,这为进一步完善二进神经元的覆盖问题指明了方向。
-
基于跨事件理论的缺失事件角色填充研究
侯立斌,李培峰,朱巧明,钱培德. 基于跨事件理论的缺失事件角色填充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00-204.
- 侯立斌,李培峰,朱巧明,钱培德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00-204.
-
摘要 ( 227 )
PDF(392KB) ( 62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事件抽取是信息抽取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ACE事件抽取局限于当前单个句子而造成大量事件论元角色缺失的现象,提出了基于跨事件的缺失事件角色填充理论并实现了原型系统。系统分为缺失角色填充识别和缺失角色填充分类两个部分,识别部分用于判定缺失角色是否可被填充,分类部分用于从其它事件描述中选择合适的角色(实体)对可被填充的缺失角色进行填充。对ACE2005语料进行了后期标注,实验中两个阶段的F值分别达到72. 97和74. 68
-
融合人工鱼群机理的PPI网络聚类模型与算法
吴爽,雷秀娟. 融合人工鱼群机理的PPI网络聚类模型与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05-209.
- 吴爽,雷秀娟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05-209.
-
摘要 ( 136 )
PDF(442KB) ( 589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预测蛋白质交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中未知蛋白质的功能,是生物信息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基于功能流的方法能有效地解决PPI网络的聚类问题,但是其正确率偏低、时间复杂度较高。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人工鱼群机理的PPI网络聚类模型与算法:将人工鱼看作一组聚类中心,觅食行为是指从每个聚类中心开始向它的部接结点搜索并添加结点到该聚类模块中;接下来将目标函数值最大的人工鱼对应的一组聚类模块看作初始的聚类结果,对应鱼群的追尾行为;剩下的人工鱼开始执行聚群行为,判断对应的聚类模块与初始的聚类结果之间的相似度。如果相似度低于给定的阂值,则将聚类模块添加到初始的聚类结果中。PPI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自动确定聚类数目,而且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和算法的运行效率都优于功能流算法。
-
一种高效的核属性动态更新算法
钱文彬,杨炳儒,徐章艳,李慧. 一种高效的核属性动态更新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10-214.
- 钱文彬,杨炳儒,徐章艳,李慧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10-214.
-
摘要 ( 196 )
PDF(389KB) ( 60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决策表中对象动态删除的情况,研究了核属性的动态更新问题。首先引入了简化决策表的概念,剔除了大量重复冗余的对象,然后详细分析了当决策表删除对象时核属性的动态更新机制,并将逐层细化的方法应用到核属性的动态更新中,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计算。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无需存储差别矩阵的核属性动态更新算法。当决策表有对象删除时,该算法只需扫描一遍变化后的决策表,便可快速对核属性进行动态更新。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比较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一种半监督协同训练的正则化算法
王娇,罗四维. 一种半监督协同训练的正则化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15-218.
- 王娇,罗四维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15-218.
-
摘要 ( 220 )
PDF(358KB) ( 69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半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协同训练研究数据有多个特征集时的半监督学习问题。从正则化角度研究协同训练,利用假设空间的度量结构定义学习函数的光滑性和一致性,在每个视图内的学习过程中以函数光滑性为约束条件,在多个视图的协同学习过程中以函数一致性为约束条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两个层次的正则化算法,同时使用函数的光滑性和一致性进行正则化。实验表明,该算法较仅使用光滑性或仅使用一致性的正则化方法在预测性能上有显著提高。
-
多测度Value集相似度量
韦波,黎胜,黎珍惜. 多测度Value集相似度量[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19-221.
- 韦波,黎胜,黎珍惜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19-221.
-
摘要 ( 150 )
PDF(307KB) ( 561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单一测度度量Vague集相似性上的缺陷,提出了两种Vague集的多测度相似度量。给出了一种Vague集的单形体几何表示方法,亦即将Vague集的真、假隶属度和未知度表达为划分单形体同一平面的3个三角形,进而提出了适合于度量Vaguc集相似性的面积测度,并结合距离测度和未知度测度构造了Vaguc集多测度相似度量,以 在空间上体现出“点一线一面”多特征相似性度量格局。实例验证了多测度相似度量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问题的勒让德核函数
张瑞,王文剑,张亚丹,孙芳玲. 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问题的勒让德核函数[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22-224.
- 张瑞,王文剑,张亚丹,孙芳玲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22-224.
-
摘要 ( 230 )
PDF(212KB) ( 65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基于勒让德正交多项式,提出了一类新的核函数—勒让德核函数。在双螺旋集和标准UCI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在鲁棒性与泛化性能方面,该核函数比常用的核函数(多项式核、高斯径向基核等)具有更好的表现,而且其参数仅在自然数中取值,能大大缩短参数优化时间。
-
函数P一集合与信息规律的属性控制
林蓉,史开泉. 函数P一集合与信息规律的属性控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25-228.
- 林蓉,史开泉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25-228.
-
摘要 ( 120 )
PDF(302KB) ( 546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函数P一集合(Function Packet sets)是一个新的数学模型与新的数学结构,是研究动态信息系统信息规律的一个新理论与新方法。函数P集合是由函数内P集合SI' (function internal packet set SI')与函数外P集合SI' (funclion outer packet set S`')构成的函数集合对。函数P集合具有规律(函数)特征、动态特性。利用这一特性,研究信息规律属性控制,给出函数P集合与信息规律生成,实现信息规律属性控制定理及信息规律的属性控制在信息图像边界稳定中的应用。
-
基于覆盖的粗糙集模型比较
王丽娟,杨习贝,杨静宇,吴陈. 基于覆盖的粗糙集模型比较[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29-231.
- 王丽娟,杨习贝,杨静宇,吴陈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29-231.
-
摘要 ( 120 )
PDF(305KB) ( 632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通过分别比较各模型的上近似、下近似以及近似精度,系统地分析了6种基于覆盖的粗糙集模型。得到3条结论:首先,在6种覆盖上近似之间,第2种覆盖上近似最大,并且除了第3种和第4种覆盖上近似之间是不可比较的之外,前5种覆盖上近似集间均有包含关系;其次,两种覆盖下近似间存在包含关系;第三,在6种模型的近似精度之间,第2种模型是最低的,而第5种模型除了和第6种模型不可比较之外其具有最高的近似精度。通过多个实例,验证了所有结论的正确性。这种对不同粗糙集模型的对比研究为深入理解这些模型提供了帮助,并且为不同应用场合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
k-median问题反向贪心随机算法
王守强. k-median问题反向贪心随机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32-236.
- 王守强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32-236.
-
摘要 ( 127 )
PDF(383KB) ( 926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k-median问题的近似算法研究一直是计算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基于均衡限制条件,利用反向贪心策略,给出求解该问题的随机近似算法。证明该算法以较大的概率满足其近似性能比的期望值为((3} O(ln(ln(k)/a)).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k/a ln(k)]2(n+m),其中,和二分别代表设施集合以及客户点集的大小。最后,通过计算机实验验证了k-median问题的反向贪心算法的实际计算效果。
-
基于动态规划法求解动态o-1背包问题
贺毅朝,田海燕,张新禄,王志威,高锁刚. 基于动态规划法求解动态o-1背包问题[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37-241.
- 贺毅朝,田海燕,张新禄,王志威,高锁刚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37-241.
-
摘要 ( 298 )
PDF(413KB) ( 65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随机时变背包问题(RTVKP)是一种动态组合优化问题,也是一种典型的NP-hard问题。由于RTVKP问题中物品的价值、重量和背包载重均是动态变化的,导致问题的求解非常困难。在动态规划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求解背包载重随机变化的R I'VKP问题的确定性算法,分析了其复杂度和成功求解需要满足的条件。对两个大规模实例的计算表明,该算法是求解RTVKP问题的一种高效算法。
-
基于范畴论的形式化地理本体对齐和集成研究
胡玲,李霖,王红. 基于范畴论的形式化地理本体对齐和集成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42-244.
- 胡玲,李霖,王红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42-244.
-
摘要 ( 136 )
PDF(336KB) ( 661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本体对齐可解决本体间的异构,而范畴论可屏蔽本体间的异构性并为本体集成提供统一的方法框架。将范畴论引入本体对齐研究领域中,在范畴论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本体特征,对态射进行了重新定义,构造了一个更复杂的范畴。其中范畴中的对象为地理本体,而态射不仅能表达相等关系,也可以描述地理本体间的多种语义关系。在态射定义的基础上,根据态射的特性定义了本体对齐和本体对齐的复合,最后对本体集成进行了阐述。
-
倒向P-推理与内P-属性类特征
赵树理,范成贤,史开泉. 倒向P-推理与内P-属性类特征[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45-249.
- 赵树理,范成贤,史开泉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45-249.
-
摘要 ( 138 )
PDF(374KB) ( 599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P推理(packet reasoning)是由P一集合(packet sets)的结构与动态特征得到的。P推理由内P推理(internal packet reasoning)与外P-推理(outer packet reasoning)构成,具有动态特性与“序”特性。对P一推理进行“反序,,研究,得到倒向P推理(backward packet reasoning)。倒向P推理由倒向内P推理(backward internal packet reasoning)和倒向外P一推理(backward outer packet reasoning)构成。倒向P-推理的特征是:利用推理条件中集合的变化,在推理结论中找到变化的属性集合。利用倒向P推理,给出P-属性类、P属性类特征、P-属性类发现一辨识以及P属性类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一种基于权重的文本特征选择方法
雷军程,黄同成,柳小文. 一种基于权重的文本特征选择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50-252.
- 雷军程,黄同成,柳小文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50-252.
-
摘要 ( 123 )
PDF(346KB) ( 1082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在分析比较几种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引入文本类区分加权频率的特征选择方法TFIDF_Ci。它将具体类的文档出现频率引入TFIDF函数,提高了特征项所在文档所属类区分其他类的能力。实验中采用KNN分类算法对该方法和其他特征选择方法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TFIDF_Ci方法较其他方法在不同的训练集规模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和稳定性。
-
基于最小方差滤波的相对嫡闭值分割方法
张弘,范九伦. 基于最小方差滤波的相对嫡闭值分割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53-256.
- 张弘,范九伦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53-256.
-
摘要 ( 133 )
PDF(8088KB) ( 592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基于共生矩阵的相对嫡阂值分割法是一类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构造非对称共生矩阵,对相对嫡阂值分割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含噪图像的阂值分割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有效地降低噪声干扰,使分割目标更为完整,边缘更加清晰。
-
基于GPU的实时图像拼接
郭一汉,史美萍,吴涛. 基于GPU的实时图像拼接[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57-261.
- 郭一汉,史美萍,吴涛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57-261.
-
摘要 ( 417 )
PDF(4263KB) ( 92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大视野、高质量的图像信息对地面移动机器人的遥控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信息的自适应图像拼接方法。该方法在图像大致重叠区域中均匀选取待匹配点,利用改进的具有旋转不变性的NCCC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归一化互相关)匹配方法进行区域相似性度量,通过RANSAC(Random Sample Con- scnsus,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估计图像射影变换模型,采用线性淡入淡出法进行图像融合。利用CPU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对算法进行了并行化实现,使图像拼接效率比单独采用CPU提高了60倍以上,稳定的拼接速度可达21.3fps.
-
一种甲藻显微图像顶刺区域分割及特征提取方法
乔小燕,姬光荣. 一种甲藻显微图像顶刺区域分割及特征提取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62-266.
- 乔小燕,姬光荣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62-266.
-
摘要 ( 112 )
PDF(425KB) ( 592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为了提高藻种显微图像识别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形态学的快速藻种顶刺分割和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引入像素宽度的概念,以藻种目标像素宽度直方图和面积分布图为判别依据,自动判定最佳结构元尺寸,以联合滤波、区域归并等形态学操作分割顶刺区域;最后构造了两类局部生物形态学特征提取参数。实验证明,该算法针对不同甲藻细胞目标可自动计算最佳结构元素大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且两类特征提取参数具有视觉不变性。
-
基于区别缺损对象的视频序列修复方法
刘春英,房庆云,胡维华. 基于区别缺损对象的视频序列修复方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67-269.
- 刘春英,房庆云,胡维华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67-269.
-
摘要 ( 139 )
PDF(361KB) ( 61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别缺损对象的视频序列修复算法。针对第一种缺损采用基于整体变分的空间修复方法;针对第二种缺损采用基于纹理合成的时空修复方法。前者对修复划痕和小斑块时采用的部域信息进行了重新定位;后者根据视频序列的时间相关性,将匹配块的搜索限定在前后帧中以待修复块中心点为中心的21 x 21的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旧的影视资料的修复,可提高修复的效果和效率。
-
基于RJMCMC的视觉多目标跟踪算法
周维,许海霞,郑金华. 基于RJMCMC的视觉多目标跟踪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70-275.
- 周维,许海霞,郑金华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70-275.
-
摘要 ( 180 )
PDF(4449KB) ( 104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研究了基于MCMC的多目标跟踪算法。针对MCMC迭代过程中抽样置信度低以及不能进行有效迭代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RJ MCMC的视觉多目标跟踪算法。给定观测量,将跟踪问题建模为状态量的最大后验估计(MAP)、关于MAI〕的先验与似然的佑计。借助匹配阵给出了目标先验建议分布,设计了4种马氏链可逆运动方式;似然度量采用随空间加权的颜色直方图匹配衡量。MCMC抽样过程中的状态由MS迭代产生,而不是随机走生成。基于似然度量导出了MS迭代式。实验结果及定量分析评佑结果说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
语义特征建模系统中布尔算法的研究
金瑛浩,孙立镌. 语义特征建模系统中布尔算法的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76-279.
- 金瑛浩,孙立镌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76-279.
-
摘要 ( 140 )
PDF(403KB) ( 589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为了提高语义特征建模系统中布尔操作的运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表示法的布尔操作算法。该算法用语义表示法表示特征模型,用细胞元模型组织和管理特征元素,用语义面替代几何面来提高特征的交互检测效率,通过细胞分裂和语义面分解来生成新实体。该算法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生成布尔实体,还可以避免几何面的丢失及“孔洞”等错误的发生。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
基于遗传LBG的图像矢量量化改进算法
陈倩. 基于遗传LBG的图像矢量量化改进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80-281.
- 陈倩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80-281.
-
摘要 ( 152 )
PDF(273KB) ( 73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矢量量化在图像压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码书的设计是算法的关键,经典的LI3G聚类算法由于对初始码书的选择非常敏感会导致不同的量化效果。把遗传算法和L13G算法相结合,充分利用LBG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能够在大大改善码本质量的同时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
-
一种基于最大相似子阵的彩色图像检索算法
何国斌,代秀娟,李航. 一种基于最大相似子阵的彩色图像检索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82-286.
- 何国斌,代秀娟,李航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82-286.
-
摘要 ( 132 )
PDF(449KB) ( 679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颜色是图像的重要特征之一,被广泛用于图像检索。传统的颜色直方图检索算法丢弃了色彩的空间位置信息,影响了算法的检索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相似子阵的彩色图像检索算法,即采用奇数方阵分割图像以捕捉颜色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得到颜色矩阵,通过求解两个颜色矩阵的最大相似子阵实现相似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准确描述图像的颜色特征,相似度计算非常有效,相比全局直方图有较好的检索精度。
-
运动轨迹估计算法在关键人物自动捕获中的应用
谭显波. 运动轨迹估计算法在关键人物自动捕获中的应用[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87-289.
- 谭显波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87-289.
-
摘要 ( 115 )
PDF(258KB) ( 573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关键人物与背景区域的颜色过于接近,造成二者的颜色差异不明显。传统算法是基于相邻图像灰度差值进行关键人物捕获的,无法避免由于关键人物与背景区域颜色差异过小造成的颜色差异不明显的缺陷,降低了关键人物自动捕获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轨迹佑计算法的关键人物自动捕获方法,即提取关键人物特征参数,预测关键人物运动轨迹,从而完成关键人物的自动捕获。实验证明,这种算法提高了关键人物自动捕获的准确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基于PCA和数据融合的遥感图像数字水印算法
顾成喜,李亚琴,顾才东. 基于PCA和数据融合的遥感图像数字水印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90-292.
- 顾成喜,李亚琴,顾才东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90-292.
-
摘要 ( 156 )
PDF(4251KB) ( 678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提出了一种向遥感图像中嵌入水印以保护其版权的算法。算法将数据融合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相结合,首先将全色图像进行小波分解,提取图像分解后的第三级低频边缘特征,利用PCA变换得到边缘特征的第一主分量作为水印信息,将水印与第三级中频进行融合;然后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重构图像;最后采用小波变换和PCA融合法将含有水印的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相融合。提取水印时使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保护遥感图像的版权和进行真伪认证,且不破坏原始遥感图像的信息和特征,是有效可行的。
-
机载遥感系统超光谱图像分层近无损压缩
张威,田峰. 机载遥感系统超光谱图像分层近无损压缩[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93-296.
- 张威,田峰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93-296.
-
摘要 ( 144 )
PDF(460KB) ( 561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机载遥感系统超光谱图像实时压缩与传输的需求,分析了超光谱图像位平面的相关特性并设计了超光谱图像分层近无损压缩方案。高位采用防误码的DPCM去相关,依据图像复杂度实时调节压缩比以适应传输带宽;低位按一致性准则进行四叉树划分并取均值,均匀量化残差图像后进行编码,得到混合码流。算法简单有效,实际压缩比和预设压缩比差别不超过500。压缩比接近10时,复原图像PSNR值大于33,高位位平面平均相似度不低于0.98
-
提升缓存效率的Xen虚拟机调度优化
胥平勇,钱柱中,茅兵,谢立. 提升缓存效率的Xen虚拟机调度优化[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297-201.
- 胥平勇,钱柱中,茅兵,谢立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297-201.
-
摘要 ( 132 )
PDF(469KB) ( 656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Xcn4. 1发布的两个调度算法,都无法在服务器多任务虚拟化时得到好的性能。首先分析虚拟机上运行的3种任务的特点及要求,然后提出优化方法:将到O任务按已消耗时间排序,优先调度消耗时间少的到O任务,并记录缓存关联计算型任务,以保持运行时缓存的一致性,最终在保证I/O响应和带宽性能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缓存性能。
-
基于中断向量表重构的固件代码反汇编技术
崔晨,李清宝,胡刚,王炜. 基于中断向量表重构的固件代码反汇编技术[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302-204.
- 崔晨,李清宝,胡刚,王炜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302-204.
-
摘要 ( 137 )
PDF(351KB) ( 872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反汇编是固件代码逆向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正确性直接影响固件代码逆向分析的准确性。固件代码结构具有特殊性,针对上层应用程序的反汇编算法大都不能直接用于固件代码的反汇编。中断向量表是固件代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断向量开始对中断服务子程序进行反汇编,可提高固件代码反汇编的精度。通过对固件代码结构特点的研究分析,介绍了中断向量表的重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中断向量表重构的固件代码反汇编技术。经测试分析,与传统的静态反汇编技术相比,基于中断向量表重构的固件代码反汇编技术不仅能够对固件代码中的主函数进行反汇编,还能够对中断服务子程序进行反汇编,反汇编精度平均提高了8.72%.
-
不确定NCS动态输出反馈鲁棒H}保性能容错控制
李炜,曹慧超. 不确定NCS动态输出反馈鲁棒H}保性能容错控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305-312.
- 李炜,曹慧超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305-312.
-
摘要 ( 130 )
PDF(533KB) ( 544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针对存在时延和丢包的网络化控制系统,同时考虑到参数不确定性和有限能量外邵扰动的影响,采用动态输出反馈控制策略,研究了执行器发生失效故障时系统的鲁棒H}保性能容错控制问题。通过构造一种包含三重积分项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推证出了闭环系统对执行器失效故障具有鲁棒且保性能的时滞和时滞变化率相关的充分条件,并以求解LMIs的方式给出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以一个仿真算例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由于推证中未进行模型转换,时延分段处理的同时充分运用了各种时延信息,因此在减少结论保守性的前提下使容错满意度得以提高。
-
片上系统并行建模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全盛程,王勇. 片上系统并行建模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2, 39(7): 313-316.
- 全盛程,王勇
- 计算机科学. 2012, 39 (7): 313-316.
-
摘要 ( 351 )
PDF(345KB) ( 955 )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作为片上系统描述的语言库,SystemC允许定义可执行的硬件虚拟平台原型且已成为工业上的标准,但其串行模拟内核的固有属性仍无法充分利用对称多处理器((SMP)的计算能力。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从底层内核引擎到高层建模的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通过并行编程改进内核调度算法以实现真正的并行模拟内核,并结合接口方法调用((IMC)机制和SystcmC的分层通道概念,提出一种事务级快速开发的软件开发体系。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建模片上系统可提高模拟速度,且在工程上有较高的开发效率。